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491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81.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modeled rates of change provided by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aiming for the 2 °C objective to historically observed rates of change. Such a comparison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ifficulty of achieving such stringent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 The analysis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rates of change for technology expansion and diffusion, emissions and energy supply investments. The associated indicators vary in terms of system focus (technology-specific or energy system wide), temporal scale (timescale or lifetime), spatial scale (regional or global) and normalization (accounting for entire system growth or not). Although none of the indicators provide conclusive insights as to the achievability of scenarios, this study finds that indicators that look into absolute change remain within the range of historical growth frontiers for the next decade, but increase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before mid-century. Indicator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r normalize for overall system growth find future change to be broadly within historical ranges.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for monetary-based normalization metrics like GDP compared to energy-based normalization metrics like primary energy. By applying a diverse set of indicators alternative, complementary insights into how scenarios compare with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are acquired but they do not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on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rates of change that are beyond current day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2.
在卫星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中,通过系统校正可以基本上消除影像内部的变形误差。然而,整幅影像的大地定位误差仍然是很大的,甚至几百米至1公里的数量级。本文介绍利用少量的地面控制点,采用递归算法而不是批处理算法,大大地提高大地定位精度。在单幅影像处理中,可以重新对卫星的轨道参数与姿态参数进行估值,从而提高影像的大地定位精度。在一条轨道上连续的多幅影像中,可以预报下一幅影像的大地位置,从而对那些不具有地面控制点的影像的大地校正中,实现外推计算。文中介绍并推导了卡尔曼滤波器方程中的转移矩阵和测量矩阵的系数,并推荐用数值回归的办法求得其数值解。文中最后介绍模拟试验及算法计算结果,并讨论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3.
寸伟  姜亚斌 《地下水》2010,32(5):66-67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大的推动力,通信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和新服务做为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速和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加强灌溉情况的勾通。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促进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间环节,降低灌溉管理成本,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利用通讯信息网络平台来组建灌溉管理组织,通过在灌区的试运行,管理单位与农户联系迅速,灌溉及时,费用降低,作用显著,应运效果好。信息化、网络化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融合。对灌溉管理乃至水利工作的全面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西西郎-小水井金矿带控矿因素为断裂和地层,岩浆期后热液、变质水及地下热卤水通过渗滤富集作用形成的微粒浸染型金矿床。该区是有理想的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5.
腾冲-梁河地区Sn、Cu、Pb、Zn等元素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标志清楚。由东往西划分为四个次级成矿带,各具有不同矿产组合或典型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归纳5种成矿模式。初步建立该区矿床找矿模型,为今后矿产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6.
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胡乐组笔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剖面的胡乐组中发现的较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包括Pterograptus elegans,Expansograptus sp.1,Tylograptus sp.,Cryptograptus?sp.,Archicli macograptus angulatus,A.caelatus,Procli-macograptus angustatus等主要属种,应属达瑞威尔阶Pterograptus elegans笔石带。这一发现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胡乐组时代跨度非常局限,底界比浙赣交界"三山地区"的胡乐组之底高2个笔石带,顶界对比则低2个笔石带。其下伏牯牛潭组的顶界与宜昌三峡地区相比,也低了2个笔石带,具明显的穿时现象。  相似文献   
187.
在高分辨率机载干涉SAR成像处理过程中,由于载机飞行过程中偏离理想轨迹,需要高精度的惯导系统和GPS系统记录载机的运动轨迹并进行运动补偿。然而,由于目前传感器导航精度的限制,在完成运动补偿处理后仍然存在轨道误差,从而影响干涉相位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机载双极化InSAR轨道误差去除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对不同极化方式差分干涉相位进行多尺度分解,减弱地形误差相位、噪声相位对轨道误差的干扰,然后根据不同极化方式轨道误差的高度相关性,对相位进行降权改正,得到轨道误差改正后的差分干涉相位。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分别采用模拟数据和E-SAR P波段双极化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差分干涉图中的轨道误差剔除明显,利用P波段获得的校正干涉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轨道误差改正前后获取的DEM与LiDAR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02 m和1.68 m,提高了InSAR测高精度。本研究为机载InSAR轨道误差补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8.
葛莹  朱国慧  王华辰  赵慧慧 《地理科学》2014,(11):1361-1368
以Ripley′s K函数为核心,通过城市区位与规模联立估计、地理权重引入、全局函数分解等手段,研究2001~2010年浙江省已有县级及以上城市空间分布的总体及局部估计问题,探讨城市空间格局与特征,以期揭示边界效应和市场潜力对浙江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格局不一致,即前者是分散分布而后者是集聚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其分散或集聚程度逐步加强。2无论是行政边界还是海岸线,对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分布演化有一定的负向作用。空间尺度越大,边界负效应越强。3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浙江形成了3个各具产业特色的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但边界负效应会抑制它们的发展,此时杭州、宁波将承担起服务全省经济的重要职责。4浙江城市规模因受市场潜力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市规模与市场潜力显著正相关,其程度却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9.
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遥感图像多维度并行查询模式,即利用MapReduce实现海量图像数据金字塔的并行构建,利用HBase实现图像的分布式检索,设计和实现了单张遥感图像金字塔的并行构建方法和图像索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adoop和HBase集群的增长,图像数据的导入和检索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0.
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系统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是湖南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高温干旱程度最严重的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处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发生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西太平洋副高内增强的下沉气流,致使多数县市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位于菲律宾附近的OLR低值带中心偏西,致使副热带地区下沉区偏西,进而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此外,湖南地区上空为水汽输送异常辐散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