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6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1402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722篇
地球物理   1552篇
地质学   3086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地物波谱研究现状及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技术应用的物理基础,是遥感定量分析的基础,地物波谱研究是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阐述了几种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介绍了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建设现状作了描述和分析,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后对地物波谱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72.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73.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以公鸡山地裂隙实地调查,认为地裂隙的形成主要与公鸡山一带地下采煤有关。即采煤虚脱,沿先存构造断裂拉张而成。同时叙述了地裂缝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4.
利用1961~2000年克拉玛依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日数等资料,对克拉玛依近40年的气温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祁连山林区大气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连山寺大隆林区定位站1975-2000年的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建立了祁连山大隆林区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湿度,林冠截留的关系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5mm,年变幅在326.4-539.7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年了量平均递增4.55%,林区温度和湿度均与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青海云杉林与祁连圆柏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7.5%,31.7%,灌木林的截留率平均高达66.5%。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降雨量为18.67mm时,林冠截留量达到最大,为14.72mm;青海云杉树干径流量占降水量的0.51%,当降雨量超过1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青海云杉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量随降雨量级增加而增大,截留率则随降雨量减小而增大,枯枝落叶层所具有的截留降雨和调蓄降雨作用使祁连山林区基本不发生地表径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对水源涵养和水流出山的时间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岩石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完成。尽管传统GM(1,1)模型预测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预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逐步迭代法GM(1,1)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与原始数据库序列的凹凸性保护一致。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马步坎边坡预测测点G1沉降和开裂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逐步迭代法GM(1,1)优化模型计算精度较传统GM(1,1)模型和背景构造法GM(1,1)优化模型高,较好地反映了岩石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78.
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常会引发各种工程问题。研究表明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组成、结构和应力状态 ,还与土中的吸力密切相关。非饱和土的土 -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土体中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 ,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9.
A major earthquake (M=6.6) occurred on 21 June 2000, in South Icel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unusual example of left-late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recorded in a newly asphalted car park surface through a mechanically consistent pattern of open fissures and pressure ridges resulting from simple shear and rotation. Measurement of these features allows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deformation. The behaviour of the asphalt layer resembles that of analogue physical model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rotations induced by shear deformation. It is finally shown that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scales some basic patterns associating rotation and opposite senses of strike-slip exist in the South Iceland Seismic Zone.  相似文献   
80.
A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is proposed to approximate a nonlinear system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mposed by an elliptic subsystem for the pressure–velocity and a transport equation (convection–diffusion) for the concentration, which models the incompressible miscible displacement of one fluid by another in a rigid porous media. The pressure is approximated by the classical Galerkin method and the velocity is calculated by a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T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obtained by a Galerkin/least-squares space–time (GLS/ST)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numerical analysis is developed for the concentration approximation. Then, stability, convergence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confirming the a priori error estim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