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19篇
地质学   565篇
海洋学   12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框架结构延性设计为目的采用桁架+拱模型研究了框架柱塑性铰区域抗剪受力机理,分析了,位移延性系数、加载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框架柱构件塑性铰区域剪切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域剪切承载力抗震延性设计实用公式,可有效实现结构的延性破坏机制。主要为配合GBJ10-89的修订,该成果已被《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3)吸收。  相似文献   
172.
对4个1/2缩尺的长肢一字形截面柱构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构件截面高厚比分别为4.0、4.5与5.0,分别按柱子配筋与按剪力墙配筋两种配筋方式进行设计。通过试验分析了长肢一字形截面柱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滞回特性等,并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3.
王腾飞  王蒙 《探矿工程》2020,47(10):61-66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发重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采矿而遗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矿坑,这些矿坑的治理迫在眉睫。飘台作为一种治理高陡光滑岩壁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被大量使用,然而对飘台稳定性的分析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公式上。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治理的砼制飘台结构,提炼了计算飘台稳定性的公式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飘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砼制飘台比较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4.
高俊  党发宁  马宗源 《岩土力学》2020,41(5):1730-1739
随着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快速发展,超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着坝高的增加,心墙的安全挑战也变得异常突出。基于应力水平的定义,提出降低超高沥青混凝土心墙高应力水平的措施,依托心墙应力水平的敏感性研究,推算了独立满足和综合满足心墙屈服剪切破坏控制标准的心墙材料强度参数(最敏感材料参数)取值范围。研究表明,心墙应力水平随坝高和河谷岸坡坡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心墙破坏比 、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属于高敏感性参数;增大心墙破坏比 、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能够显著地降低心墙应力水平;推荐适宜建设超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心墙破坏比 、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取值范围: 0.8、 0.4 MPa和 31.5°(坝高 200 m),且随坝高的增长梯度按5%/25 m、15%/25 m和5%/25 m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5.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四川茂县跃龙门铁路隧道工程,以主线单线隧道与横通道正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El-Centro地震波数据,通过应用扩展有限元理论,对横通道与主隧道交叉结构在最不利地震条件下的裂损进行研究,并提出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抗震措施。研究分析得到: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设置减小并抑制了交叉结构隧道在强震作用下的开裂范围。柔性接头的设置阻止了纵向裂缝的扩展,在交叉口处中部设置环向柔性接头能完全阻止交叉部位拱顶的裂缝生成;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给予衬砌更大变形空间,使二次衬砌不易受初期支护变形受力影响而开裂。  相似文献   
176.
为提高跨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都汶高速友谊隧道F 1黏滑断层段为研究背景,通过采用纤维混凝土衬砌对跨黏滑断层隧道抗错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体积纤维掺量条件下,混杂纤维混凝土(SBFRC)立方体抗压强度比纤维混凝土(SFRC)略低,SBFRC抗折强度比SFRC略高;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上盘的影响大于下盘;纤维混凝土衬砌对下盘隧道结构的抗错效果优于上盘隧道,SFRC二衬平均抗错效果为12.22%,SBFRC二衬平均抗错效果为15.81%。研究成果可为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解地震作用下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纤维编织网浇筑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编织网主材为碳、玻璃纤维束;利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为试件加载地震作用,监测相关数据,部分试件置入氯化钠溶液进行多次干湿循环。不同环境下的实验结果显示:纤维编织网层数越多,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越强,抗震性能越好;配箍间距较大时,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仅在地震作用的后期呈现较差状态;干湿循环次数越多,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越弱,抗震性能越差。对于氯盐环境而言,可增加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腐蚀措施改善抗震性能。适当增加纤维编织网的数量、降低配箍间距有利于提升纤维编织网增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8.
为提高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性能计算的准确度,开展强震下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性能试验研究。选取1个混凝土剪力墙对比试件和3个测试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对试件施加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模拟强烈地震作用力。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建立分离式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混凝土在受压和受拉状态下的损伤弹塑性刚度,完成对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塑性损伤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利用有限元模型对3个测试试件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强烈地震后3个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均与实际位移值接近,且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在2%以内,表明试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ynamic tests of a two-story infille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building using an eccentric-mass shaker. The building, located in El Centro, CA, was substantially damaged prior to the tests due to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During the testing sequence, five infill walls were removed to introduce additional damage stat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and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the building to the induced excitations. The accelerations and displacement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forced and ambient vibrations were recorded through an array of sensors, while lidar scans were obtained to document the damage. The test data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an actual building and the change of its resonant frequencies and operational shapes due to varying damage levels and changes of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180.
In recent earthquak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vere damage was observed on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is study focuses on exterior beam-column joints with substandard beam rebar anchorage and seismic strengthening by installing wing walls. Firs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exterior joints with substandard beam rebar anchorage representing typical Bangladeshi buildings. Two 0.7-scaled exterior joint specimens were tested, and these specimens showed beam rebar anchorage failure and/or joint shear failure. Prior to strengthening of the joint, a series of pullout tests was conducted on postinstalled bonded anchors in low-strength concrete for strengthening design. Then, 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apply 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by wing walls to one of the exterior joint specimens to 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this method was intended to prevent the failure of beam rebar anchorage. 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extend the development length of beam longitudinal bars by considering the embedment length along the wing walls. The test results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trengthening method to upgrade exterior RC beam-column joints with deficient beam rebar ancho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