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2篇
  免费   2959篇
  国内免费   2912篇
测绘学   632篇
大气科学   995篇
地球物理   4188篇
地质学   8028篇
海洋学   2181篇
天文学   2020篇
综合类   804篇
自然地理   228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000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930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645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604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为研究海洋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在厦门近岸海区进行挂板实验.将无菌玻璃板浸没于海水中,连续放置14 d.分别于放置1 h和7、14 d后取玻璃板上附着生物样品.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每个克隆文库随机挑选约40个克隆子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克隆子可分为六大类群: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真核硅藻类叶绿体,各类群分别占42.0%、4.5%、2.2%、2.2%、1.1%和45.0%.γ-变形菌纲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为优势附着细菌,占测序克隆子的31.5%.这类细菌在1 h样品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说明变形斑沙雷氏菌在生物膜形成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挂板时间延长,检测到的细菌类群有所增加:附着7 d后检测到拟杆菌门细菌,附着14 d后检测到厚壁菌门细菌.γ-变形菌纲细菌所占比例随挂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从挂板1 h的81%降至7 d的21%,14 d的18%.另外,在各阶段的附着样品中,都检测到较多的真核克隆子序列,约占16%~64%.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海洋附着细菌的附着动态及其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重力滑脱构造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以正断裂和塑性焊接构造为主的上部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以底辟构造为主的中部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以冲断裂、塑性褶皱和塑性冲断构造为主的下部重力滑脱冲断构造。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基底掀斜作用和上覆地层的沉积速率控制。塑性构造中的底辟、褶皱、冲断及塑性焊接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963.
长江口及邻近海区营养盐结构与限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无机氮(DIN=NO3-+NO2-+NH4+)、磷酸盐(PO43-)、硅酸盐(SiO32-)所表征的营养盐区域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分析营养盐绝对限制情况的基础上,划分了潜在相对营养限制区域。结果表明,123°E以西近岸表层区域DIN/P比值全年均高于16,而Si/DIN除秋季外基本小于1,显示出长江冲淡水影响下"过量氮"的特征。春夏季河口锋面区(31°~32.5°N,122.5°~124°E)硅藻的大量生长可使DIN/P异常升高和Si/DIN异常降低。秋季研究区域北部DIN/P西低东高且Si/DIN西高东低是由于在高DIN、低PO43-的长江冲淡水影响下,近岸受相对低DIN、高SiO32-的苏北沿岸流南下入侵影响而被分割而成。冬季长江口门东北部存在的高DIN/P和低Si/DIN区则主要由于寡营养盐的黑潮水深入陆架,向东北输送的部分长江冲淡水和增强的苏北沿岸流共同作用造成DIN升高所致。利用Redfield比值进行了不同站位表层潜在相对营养限制情况的区分。近岸123°E以西受高DIN、SiO32-长江冲淡水影响,四季多呈现PO43-潜在相对限制,而在春夏季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吸收PO43-,造成局部PO43-绝对限制及潜在相对限制。春夏季氮限(DIN潜在相对限制)一般发生在外海部分站位,但较为零散。秋季除了东南外海大部分站位外,受苏北沿岸流影响在长江口北部近岸也存在氮限。随着低DIN/P的黑潮表层水(KSW)的入侵加强,冬季外海氮限站位增多。硅限(SiO32-潜在相对限制)在夏季发生在赤潮高发区,而冬季南部存在较多硅限站位表明KSW中SiO32-相对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964.
于2011年3月、5月、8月和10月对大连沿海10个排污口及部分排污口的邻近水域分别采集水样, 对样本进行细菌总数3M试纸计数、2216E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培养并菌落计数, 对不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 鉴定种属, 对细菌时间、空间的动态分布与群落结构及细菌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排污口之间细菌总数差别很大, 数量在(1.6—500.0)×104cfu/mL之间; 排污口与其邻近水域差异明显, 排污口、邻近5m、100m和500m距离的细菌总数全年平均分别为77.94×104、 34.00×104、 4.520×104和0.448×104 cfu/mL。不同季节之间, 远距离水样季节性差异较大, 而排污口间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在群落构成上, 假交替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为优势菌属, 检出率较高, 数量较大。细菌分布与多种生态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965.
春末海南万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 2012 年春末在海南万宁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 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饵料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 采用大型多元统计软件 PRIMER5.0 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有浮游动物 70 种、浮游幼虫 10 个类群, 其中优势种共有 6 种: 双尾溞 纽鳃樽、多毛类幼虫、短角长腹剑水蚤、鸟喙尖头 、尖额真猛水蚤和小拟哲水蚤。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相似, 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北部和中部近岸处。 浮游动物具有较高的均匀度(0.70), 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3.10)。群落结构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可以分为 5 个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966.
基于Hedley等的方法对WorldView-2遥感影像反演岛礁水深时的太阳耀斑进行去除,在技术实现过程中根据WorldView-2波段设置的特殊性做一定的改进,将8波段分为两组,其中蓝、绿、红波段依据近红外1波段来去耀斑,海岸、黄、红边波段依据近红外2波段来去耀斑,在具体应用中完整实现该理论方法。结果表明,去耀斑后无论是对水深反演结果的精度上还是从影像直观视觉上都有提高,该方法有利于WorldView-2影像处理中耀斑去除的常规化应用。  相似文献   
967.
968.
2012年洪季对珠江黄茅海河口湾侧向动力结构与泥沙输移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采用动量平衡和泥沙通量机制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河口流、温盐和泥沙侧向分布特征以及泥沙输移过程,探讨了侧向动量平衡与泥沙输移机制。洪季黄茅海河口存在明显的侧向流,西滩和北槽均形成表层向东、底层向西的两层侧向流,拦门沙滩顶呈现表、底层向西、中层向东的三层侧向流,而拦门沙前缘侧向流整体向西。河口湾纵向净泥沙通量表现为北槽向海、西滩向陆,拦门沙滩顶及其前缘均向海;侧向净泥沙通量表现为滩顶及其前缘均向西,西滩向东、北槽向西。这种侧向泥沙辐聚过程是高浓度悬沙聚集于滩槽界面的重要原因,向陆净通量是西滩回淤的重要原因。滩槽间侧向余环流动量平衡主要是侧向斜压梯度力、科氏力和侧向平流作用。欧拉平流输运在侧向泥沙输运中起主要作用,潮泵效应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9.
三种海洋硅藻胞外多聚物形态、微细结构及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厦门近海三种常见附着硅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和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s)的形态和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A.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的胞外多聚物为透明的长柄,分为领、柄及垫状物三部分,电镜显示其徽细结构为由许多纤维组成的双层实心管;Amphora coffeaeformis分泌的EPS为由串连的小节组成的实心管状结构,许多管交织成厚的胶质块;Navicula ramosissima的EPSs则为透明的薄膜并形成胶质膜。三种硅藻胞外多聚物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主要成分均为多糖类,达总量的70%以上,蛋白质含量次之.不含脂类物质,但不同藻类EPS的组成差异较大。此外,还探讨了EPSs的功能及其分泌机理。  相似文献   
970.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03年4~5月在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调查中获得的126种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结果表明: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占优势,两者占生物总种数的51.6%;浙江近岸海域底栖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8.74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89.1个/m2。按生态特征划分,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分成7个群落。分析调查海域各测站群落结构指数可以看出,浙江近岸海域70%测站呈现出生物多样性指数低及种类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