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部分排水条件下加筋路堤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椭圆帽土质模型分析了部分排水条件下软土地基土工合成物加筋路堤的性状,按照Biot理论模拟了固结行为。在路堤施工期地基土的部分固结和不同初始排水条件下,主要分析加筋体的刚度影响和地基土的强度轮廓面,以及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和在路堤失效情况下土工合成加筋材料的应变特点。分析了加筋体对于地基土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筋体可以提高路堤的破裂高度,可以明显地减小路堤施工期最大侧向变形、竖向变形和地基土隆起,可明显提高施工期路堤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2.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土工织物能否减少软弱路基的竖向沉降量进行了探讨。对比计算表明:当路堤宽度较小时,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使路堤体内的竖向位移速度场减小,从而可使竖向沉降量减少12%~16%,并可使路堤的稳定性提高达20%;当构筑物宽度较大时,土工织物对构筑物体内竖向沉降量的影响不大,即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存在尺寸效应。因此,工程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选用土工织物来改善构筑物的竖向沉降。分析表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来考察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工程的稳定性时,由于存在诸多假定而导致该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土工织物与土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故应发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来模拟土工织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廖裕俭 《地下水》2023,(6):182-184
本文通过比较无土工布加固路堤、有土工布加固路堤和土工布加固路堤边坡情况,对坡度为1V?1H、1V?1.5H和1V?2H的路堤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使用PLAXIS 2D通过改变温度和土壤热参数(容量、传导率和膨胀)的值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热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工布加固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随着热边界温度值升高而降低;(2)土工布加固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随着热膨胀值的增加而增加;(3)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根据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及变形特征,基于弹性理论,引入假定的桩间土位移模式,综合考虑路堤填土的土拱效应、复合地基加固区桩间土的成层性,建立了典型单元体的平衡方程,应用桩土位移协调条件及边界条件,得到了各层土范围内桩、桩周土竖向应力及桩侧剪应力的分布规律,从而推导出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加固区桩及桩周土压缩量计算的解析式,获得了表征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桩土应力比及沉降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加固区桩周土体层序对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基浅层土质较好时,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较其他情况下小,按本文建议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5.
简单介绍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中关于路堤边坡的等间距或分区等间距加筋设计方案,然后编写了程序,计算边坡在分层填筑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可得出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最佳土工格栅铺设间距.最后对工程实例采用该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不是等间距,而应尽量采用"顶疏底密"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评价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碎石路堤的自然对流降温效果,引入了通过碎石层与土层交界面的单位长度瞬态传热率和单位长度平均传热率两个参数,针对青藏公路的具体环境条件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寒区碎石路堤降温效果可用单位长度瞬态传热率和单位长度平均传热率表征,单位长度瞬态传热率描述了碎石路堤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发生情况,而单位长度平均传热率描述了碎石路堤自然对流的降温能力.另外,它们还能够分区域评价碎石路堤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37.
王志斌  李亮  邹金锋  杨小礼 《岩土力学》2008,29(8):2189-2192
采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斜坡地基上一个土工格栅加固的填方路堤和一个未加固填方路堤在坡顶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重点介绍了该模型的试验设计、测试和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试验主要测试了填方路堤边坡坡面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填方路堤顶部垂直位移、填方路堤内部应力、填方路堤内部土体位移、填方路堤的破坏面形态等.试验结果表明,加筋能够提高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的稳定性及承载力,并且能够大幅减小路堤的水平位移,该模型试验结果对西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139.
根据瑞典条分法和简化毕肖普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原理,通过对抗滑桩及桩间土的稳定力矩与滑动力距进行单独分析及计算,提出基于桩体强度的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桩-土分算法。采用桩-土分算法和规范法对具有不同加固桩桩径、桩间距和路堤高度的边坡稳定性及滑坡破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土分算瑞典条分法计算所得稳定系数最大,桩-土分算毕肖普法次之,规范法所得稳定系数最小。基于3种方法的路堤边坡稳定系数均随坡高增大而降低,规范法与桩-土分算法计算所得稳定系数差值,随边坡高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形变化。此外,桩-土分算法分析所得边坡最不利滑面位置出现了“下移”现象,根据规范法边坡最不利圆弧滑面穿过地基加固区中部,但当路堤边坡高度为9~15 m时,桩-土分算法分析所得最不利圆弧滑面绕开了柔性桩加固区域,位于柔性桩加固区底部以下区域,且此时边坡仍然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0.
在路堤沉降预测中,线性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但是随着观测信息的丰富,常规线性模型的不足制约了模型的精度。为了克服常规模型的缺点,采用动态线性回归模型。动态线性回归模型要求参与建模的数据个数保持不变,新观测的数据取代旧有的数据,从而获得了新的模型参数。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