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8篇
  免费   6213篇
  国内免费   8434篇
测绘学   8609篇
大气科学   2692篇
地球物理   5709篇
地质学   17584篇
海洋学   3770篇
天文学   559篇
综合类   2508篇
自然地理   4334篇
  2024年   443篇
  2023年   1612篇
  2022年   1790篇
  2021年   1971篇
  2020年   1510篇
  2019年   2050篇
  2018年   1534篇
  2017年   1548篇
  2016年   1568篇
  2015年   1793篇
  2014年   2307篇
  2013年   1891篇
  2012年   2083篇
  2011年   2128篇
  2010年   1995篇
  2009年   1974篇
  2008年   1993篇
  2007年   1921篇
  2006年   1824篇
  2005年   1574篇
  2004年   1510篇
  2003年   1235篇
  2002年   981篇
  2001年   941篇
  2000年   767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32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3年   5篇
  1964年   10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71.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仇转  刘巍 《山西地震》2005,(2):1-7,10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972.
利用SMART 1台阵三次地震记录拟合了各个测点在地震中的竖向地震动强度包络曲线及Amin 和Ang的强度包络函数中各模型参数值,分析了各模型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各模型参数随二维空间坐标及土层厚度变化的随机模型,为多点地震动合成中竖向强度包络函数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3.
民乐、山丹6.1级地震异常及台站实现短临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了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张掖中心台范围内震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次地震前该台的短临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台站如何搞好地震短临预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4.
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地区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首先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证明了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地区的震源谱基本满足ω-2 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S波观测谱中的噪音、仪器、路径、场地等影响的逐一消除 ,得到了研究区 10 5次ML2 5~ 5 7地震的震源谱 ,进而根据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 ,这些地震的标量地震矩M0 与ML 震级线性相关较好 ,关系为Log10 M0 =1 10ML+ 17 2 0 ;震源半径在 10 0~ 15 0 0m之间 ;应力降介于 1~ 16 0bar之间 ,优势分布于 1~ 10 0bar。地震矩与拐角频率的关系呈现出两段趋势 ,可能表明了研究区震源的多重标度特征 :当M0 小于 4× 10 2 1dyne cm时 (相当于ML4 0地震 ) ,应力降显示出对M0 有依赖关系 ;当M0 大于 4× 10 2 1dyne cm时 ,地震的应力降不依赖于M0 。  相似文献   
975.
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钻孔地层对比方法研究了顺义一良乡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性,资料显示该断裂在第四纪期间呈现强弱交替的分期活动特征,距今315万年以来有3个较强活动期和3个较弱活动期,前三者分别距今266~315、171~228、73~147万年,后三者距今分别为228.266、147~171、0~73万年。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活动不明显。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顺义地裂缝现今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6.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2005,21(2):216-223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3/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77.
岩浆底侵作用与汉诺坝现今壳-幔边界组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岩浆底侵成因的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堆晶岩、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矿物组合、岩石结构、矿物学、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讨论和限定了壳-幔边界岩石组成, 并得到岩石高温高压波速实验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支持. 现今下部下地壳主要由麻粒岩相镁铁质堆晶岩(以斜长二辉岩为主)组成; 壳-幔过渡带主要由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辉石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组成; 太古代地体麻粒岩只是名义上的早期下地壳. 发生在壳-幔边界的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垂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的形成, 是显生宙以来壳-幔边界组成和化学调整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78.
电磁式可控震源-大地耦合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液压式可控震源的线性模型在电磁式可控震源的应用上已不再适合, 故电磁式可控震源-大地耦合模型研究对实现有限激励能量向大地的最佳传输至关重要. 由于可控震源基板中含有大量高频谐波, 在耦合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恢复力, 并通过用多尺度法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振动分析. 对振动过程中的超谐共振现象为能量传输过程中谐波的产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并为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互相关参考信号的选取提出了改进方案, 通过野外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9.
非绝热条件下的波流相互作用与大气能量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波与流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 推导了准地转框架下包含非绝热效应的E-P通量, 证明了由Eliassen和Palm导得的波动能量关系与由Lorenz导得的大气能量循环关系的一致性. 大尺度定常波的波动能量传播过程实质上是大气能量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大气中的平均流能量向波动能量的转换就是局地波能通量散度的全球质量积分, 也即是局地波动能源的全球积分.利用NCEP/NCAR资料对北半球各纬带不同季节大气波动能源和E-P通量的诊断分析表明传统的绝热条件下的E-P通量仅能表征冬季的波能输送情况, 其他季节必须要考虑非绝热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0.
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从宏观用地总量需求和微观土地供给相平衡的角度, 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情景模拟和宏观驱动因素反映上的优势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反映上的优势, 发展了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动力学LUSD (Land Use Scenarios Dynamics model)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LUSD模型充分利用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考虑了土地利用系统宏观驱动因素复杂性和微观格局演化复杂性的特征, 因而提高了当前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的可靠性,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 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 同时, LUSD模型的情景模拟结果也表明, 农牧交错带地区是中国北方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 而耕地和城镇用地则是该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两种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