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8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2455篇
海洋学   99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8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62.
泥石流多发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云南东北部东川小江流域的干旱河谷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土地表层的砾石含量已超过60%,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相对于残存燥红土明显下降。草坡是当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并未起到防治土地退化的应有作用。以合欢(Leucaena glauca)、马桑(Coriaria sinica)种植为主的恢复方式对土地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密度的乔木树种合欢的种植使林下的草本物种的数量和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较耐荫的植物占据了林分下层,且物种数量较草坡减少,群落多样性指数降低。三种马桑种植方式下,不但原有的草坡群落的物种仍有大量的生存空间,而且为一些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环境,从而使物种的种类较原有草坡地增加,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合欢种植的生物量最高,对解决当地薪柴严重短缺意义重大,马桑种植在增加灌木层生物量的同时,并未改变草坡的物种组成,还可兼顾解决当地的饲草和放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3.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信息共享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方强  崔鹏  胡凯衡  陈杰 《山地学报》2002,20(4):511-512
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蒋家沟。蒋家沟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的小江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沟 ,流域面积4 8 6km2 ,海拔 10 4 2m~ 32 6 9m。由于地形、地质和了和水条件的特殊性 ,蒋家沟成为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最频繁的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蒋家沟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 15场左右 ,最多可达每年 2 8场。如此高频率的泥石流 ,属国内外罕见 ,为泥石流野外观测、试验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泥石流研究天然资源使得东川站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进行泥石流观测、试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该站全称…  相似文献   
64.
65.
张军  吴积善  游勇  程尊兰 《山地学报》2003,21(2):223-227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野外观测 ,讨论了粘性泥石流残留层的定义特征 ,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 ,分析了残留层易形成时段的特性 ;分别对一次泥石流过程、若干阵泥石流和一阵泥石流残留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最后用观测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残留层的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66.
高山增水效应及其水资源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丁贤荣 《山地学报》2003,21(6):681-685
根据高山上云、雾、雨、雪、径流等水资源丰富现象,分析了高山冰川、植被、地形等与汽-水作用关系,提出高山增水效应概念和高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新思路。高大山体及其造成的垂向对流、高山冰川和高山植被共同作用形成了高山增水效应,并形成良性增水系统。山体愈高大,增水效应愈明显。对内陆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更多的高山水资源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7.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8.
四川石棉2003—08—28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9.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
金沙江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江河之一,但在金沙江上修建水库,泥石流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文章在详细调查了库区地层岩性、构造、滑坡的前提下,结合金沙江某水库区泥石流发育与降雨、地层岩性、构造、滑坡及地形地貌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库区泥石流的类型、规模、特征及发育阶段。研究表明:(1)本库区泥石流活动历史久远,泥石流地质灾害活跃,在部分泥石流地质灾害衰退的同时,更多的泥石流沟在逐步形成:(2)水库蓄水,减小了泥石流沟的比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泥石流的活动性及破坏能力;(3)泥石流对水库的影响主要为输送泥沙,造成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