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2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803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1580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625篇
自然地理   3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为适应IHO标准变化,应对国际标准S-101取代S-57国际标准,我国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S-101正式启用后能够顺利转换并生产符合新标准的电子海图数据。先对关于ENC数据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进行了整体描述和对比,再从数据命名、数据覆盖要求两个方面,对新旧两个标准对电子海图生产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找出新标准S-101相对S-57对数据生产要求的不同,为后期生产符合新标准的海图数据打下基础,也为涉海人员、数据生产单位及个人学习新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梁流涛  祝孔超 《地理研究》2019,38(8):1932-1948
从虚拟耕地流动的视角构建区际农业生态补偿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开展区际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划分和补偿标准测算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区际农业生态补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虚拟耕地净流量(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差额)指标划分区际农业生态补偿的支付/受偿区域。对于净流量为负的分室,通过虚拟耕地流动占用了其他区域的耕地资源,应该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对于净流量为正的分室,通过虚拟耕地流动被其他区域占用了耕地资源,应得到生态补偿。区际农业生态补偿额度应包含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投资成本以及占用农业资源使其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等方面,并由管理平台统一收缴和分发。② 2004年以后虚拟耕地流动格局基本上保持稳定,只有个别省市(甘肃和云南)由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在空间上表现为“北耕南流”的格局。③ 受偿区域(15个省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支付区域(16个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④ 研究期内年均总受偿额度为1472.58亿元,处于高受偿省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年均受偿额度都在150亿元以上。研究期内年均总支付额度为543.10亿元,其中,处于高支付区域的省份(浙江、广东、北京、福建)年均支付额度都在4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993.
李萍  段建南 《湖南地质》2011,(10):29-2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而明晰农地产权、确定好流转的主体,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打下重要基础。从目前已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来看,由于没有标准统一的全国农用地价值估算体系,缺乏合理的价格依据、评估标准或者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94.
995.
由名人概念,引入海洋名人界定标准的讨论,阐明了海洋名人的具体涵盖范围,指出了海洋名人标准具有相对性,涵盖范围具有区域性或局部性,掌握其标准要有政策性以及坚持对人民的贡献、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海洋文明的发展标准具有绝对性和严谨性。同时建议,各涉海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海洋名人档案。  相似文献   
996.
《海洋世界》2010,(7):8-8
玄而又玄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曾经让许多人痴迷,如今有人说这些概念可能也是忽悠。 一些英国科学家声称,用于计算宇宙构成的方法也许是错误的。已有数十年历史的标准模型认为,我们所知的宇宙——由行星、恒星、小行星和气体等可认识的部分构成——只占宇宙的4%。  相似文献   
997.
论冰川颤痕     
颤痕是冰川作用地区由冰川携带岩屑做周期性或间歇性运动在冰床基岩和冰碛石表面形成的新月形或弧形破裂形态,特征尺度一般不大于1 m。其主要形成机制类似Riedel构造模式中的(R)剪切破裂和(T)拉张破裂,且遵循脆性破裂原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和野外考察,从术语学角度将冰川颤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冰川颤痕,包括曲锥形擦口(狭义颤痕)、半月形裂口、新月形凿口、新月形裂纹和新月形断口5种。测量统计结果显示,23组新月形断口的排列间距,KS和JB检验均符合正态和伽玛分布(置信度95%),与岩石节理(破裂)的间距特征一致;25组新月形凿口和35组新月形裂纹的排列间距,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JB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置信度95%)。证明颤痕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保持相等的破裂间距,基本符合饱和模式理论。颤痕的定向性、成组特征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与擦痕、擦面的地貌组合是重要的冰川遗迹判别标志。缺少冰蚀地貌组合的孤立“颤痕”,不具有指示冰川作用的价值。近年报道的山东鲁山没有“颤痕”等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998.
磷灰石广泛分布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是一种常见的、包含丰富微量元素的副矿物。磷灰石晶格可容纳丰富的微量元素,且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会表现出差异明显的微量元素特征。利用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以追踪物质来源和演化。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磷灰石的微量元素绘制二元判别图解,经典判别图解包括Sr-Y、Sr-Mn、Y-(Eu/Eu^(*))和(Ce/Yb)_(N)-REE图解。随着微区测试技术发展,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日渐丰富,同时由于磷灰石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传统图解已逐渐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所携带的信息,进而无法准确判别其生成环境。建立能准确判别磷灰石物源的新型判别图解故而迫切。近年来,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大量积累,为运用以大数据为依托,准确判别磷灰石物源奠定了数据基础。本研究将大数据技术与地球化学数据相结合,共收集整理了1925个代表性磷灰石测试点的微量元素数据,对富碱性火成岩、超镁铁质岩石、镁铁质火成岩、长英质花岗岩、中-低级变质岩、高级变质岩六种类型中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进行穷举端元处理,共获得7140个磷灰石物源判别图解端元组合,在轮廓系数限定下,进一步有效筛选并提取出能判别磷灰石物源类型的最优图解端元。本文构建了Eu/Y-Ce磷灰石判别新图解,相较于之前的磷灰石判别图解,其涵盖了更全面的物源类型,可以更准确地判别源区类型。  相似文献   
999.
刘杰  崔瑜瑜  卢正  姚海林 《岩土力学》2022,(S1):237-244
分散土遇水分散的特性是造成分散土地区堤坝、渠道边坡、道路边坡被冲蚀和管涌破坏等的重要原因,开展土体分散性判别工作是分散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等对分散土进行判别,随后基于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研究分散土的分散机制及微观结构,分析土体分散的主次要影响因素。针对标准吸湿含水率与土体矿物成分蒙脱石含量具有较强线性关系的情况,大数据总结典型分散性黏土的蒙脱石含量与pH值分布特点,提出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p H值测试的土体分散性的综合判别法,并给出相应的判别指标及判别程序,最后采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蒙脱石含量以及较高的p H值赋存环境是土体具备分散性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若土体中的蒙脱石含量≥10%且pH≥8.5,则可判断为分散土;不在此区间的土料仍需采用土的分散性判别方法及野外调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土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00.
同位素标准物质是同位素分析的基准物质和数据比较的重要依据。方解石811作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实验室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由于制备时间久远,存量日益减少,且性状信息缺乏,影响了该标准在微区微量分析中的运用。本次研究选用未制备的811方解石(811N)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分析技术从不同尺度对其矿物组成、元素含量分布、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揭示其相关信息及规律,并探讨了其Sr同位素组成,从而为下一步811N的制备和使用提供参考信息,有助于该样在不同碳酸盐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中的运用。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811N较为纯净,主要为方解石,只含有微量的白云石、针铁矿、黏土矿物;除主要化学成分(CaCO3)外,含有微量的Mg、Mn、Sr、Si、REE、U、Th等元素,Mg、Mn、Sr含量在整体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在局部相对均匀。碳氧同位素组成整体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且其差异程度和元素均匀性呈对应关系,主要区域碳氧同位素组成均匀。Sr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区域中无明显差异。本次研究认为811N是合适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标准物质,该样制备后能够满足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研究的需要,同时该样具备适用于微区微量C、O、Sr同位素分析和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