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1引言AWOS作为保障飞行的一类设备,RVR和云高的数据直接关系到机场的运行标准。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长,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多机场航空气象部门需要整体搬迁到新的航管楼或气象楼工作,或者对AWOS外场设备进行搬迁,在搬迁过程中,既要顺利完成搬迁又不能影响AWOS正常运行,不影响机场的运行标准,本文结合黑龙江空管分局  相似文献   
62.
基于GIS技术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建设中的数据库设计和相关功能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对系统在功能实现上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3.
老矿山等地区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这使得传统的激电仪器无法取得稳定可靠的数据。伪随机信号电法仪是基于"系统辨识"建立的一种全新的主动源电法勘查仪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解决了激发极化法在老矿山应用的难题。采用Abollo IP伪随机信号激电仪在河北省某老矿山开展激电测深工作,克服了强电磁干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证了伪随机信号电法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4.
王少杰  吕爱钟  张晓莉 《岩土力学》2018,39(Z1):495-504
将各向异性岩体中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解析解与智能算法--差分进化法(DE)结合,研究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中在各向异性面上开挖马蹄形隧洞的位移反分析问题,获得关于参数灵敏度、参数可惟一辨识性和测线布置方案的有关结论。计算发现,通过DE算法可获得很高精度的参数辨识结果;参数的可惟一辨识性不仅与灵敏度有关,还与具体的参数组合形式有关,在给定竖向地应力和各向同性面角度的情况下最多可以高精度惟一辨识5个参数;当待辨识参数的个数大于等于4时会产生不可完全高精度惟一辨识的参数组合,当待辨识参数的个数小于等于3时,任意的参数组合形式均可以被高精度惟一辨识。  相似文献   
65.
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碎屑矿物特征与物源辨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岩  刘月  李富祥  刘敬伟  张亮  高建华 《地理研究》2010,29(11):1950-1960
通过分析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特征,讨论了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碎屑矿物的沿程变化、指示性矿物、特征指数方面的差异及其示踪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与邻近浅海的沉积物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物源区;西水道的沉积保留了较多的鸭绿江历史沉积的特点;中水道沉积与现代河流相近;辽东浅滩的沉积物质来源以河流为主,兼有来自浅海的物质。  相似文献   
66.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在这种控制方案中,采用三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神经网络逆辨识控制器相结合的结构。计算机仿真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新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大滞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
基于新型联想记忆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opfield网络模型具有联想存储器功能,但对系统辨识不适用。具有动态记忆功能的Elman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比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联想记忆神经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通过引入联想记忆衰减因子,提高了对非线性系统的辨识能力。通过与Elman动态神经网络辨识方法的仿真比较,说明联想记忆神经网络辨识方法具有很好的动态辨识能力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68.
晚第三纪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可以揭示地质时期的古环境。辨识古土壤的主要标志包括野外形态特征、微形态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当前古土壤分类一般基于现代土壤的系统分类体系,即采用诊断层和诊断特征,辅之以古土壤总体的化学性质等指标划分古土壤类型。形成于晚第三纪以前的古土壤可以重建全球范围的古气候变化历史,同时揭示前寒武纪时期古大气O2分压以及后寒武纪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水平的演化过程;古土壤具有空间和时间等多重信息,能反映流域或区域的古景观、古地貌、古水文特征。但目前缺乏一个广为接受的古土壤分类系统,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古土壤记录的古环境信息机制与解译等方面也还需要深入探讨。今后必须加强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土壤与其环境的对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系统(SLR)的稳定性问题,该文分析了北京房山kHz地靶观测数据,根据系统延迟的统计信息构建异常辨识统计量,剔除异常数据。地靶有效数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变化幅度0.25ns左右;分析了单次系统延迟变化在0.2ns左右;通过AR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2018年北京房山SLR系统延迟的变化规律,建立SLR系统延迟变化的预报模型;最后,根据预报模型,对系统延迟进行短期预报,以检测SLR系统异常,实现对SLR系统运行稳定性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魏尧  杨更社  申艳军  明锋  梁博 《岩土力学》2020,41(8):2636-2646
冻结法作为穿越富水软岩地层的重要施工方法,冻结壁的长期稳定性对于工程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蠕变破坏是诱发冻结壁变形的显著特点之一,对研究冻结岩石蠕变的特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以白垩系饱和冻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10 ℃低温冻结条件下,不同围压(0、2、4、6 MPa)的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饱和冻结砂岩蠕变变形,根据现有黏弹塑性模型开展了参数辨识并探究蠕变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此提出考虑温度及损伤效应的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冻结削弱蠕变过程中颗粒间的相互胶结力,使其蠕变特征明显;而围压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饱和冻结砂岩内部损伤的发展,导致稳态蠕变速率随围压的升高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围压的增加饱和冻结砂岩的蠕变破坏形态呈现出从剪切破坏到张拉破坏再到局部塑形硬化破坏的变化过程。在黏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总结蠕变参数 、 和 随荷载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拐点为屈服应力;而参数 在大于屈服应力后出现并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冻结岩石蠕变数据对定义的应力-低温耦合蠕变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蠕变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所建立非线性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