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1911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东准噶尔鲍尔羌吉——带热隆伸展构造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1:25万造山带填图方法研究过程中,在鲍尔羌吉一带发现较为典型的伸展构造,与许志琴等提出的热隆伸展构造有相似之处,其隆升与晚古生代造山后期抬升侵位的花岗岩有关,重熔花岗岩侵位上隆形成“热穹隆”构造,在岩体顶部垂直主应力作用下导致上部地壳伸展减薄,形成以晚古生代花岩为核心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42.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43.
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9,他引:111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宇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地和碰撞造山期及造山期后伸展5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形成了对应的矿床和矿床组合,明确了主要矿床如土屋铜矿(泥盆纪-早石炭世增生弧背景)、黄山-香山铜镍矿(早二叠世同碰撞背景)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44.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地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溶洞、裂缝。成岩作用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区成岩作用,依据其对孔缝的影响,以及本组地层特征可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后者包括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充填作用。  相似文献   
145.
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方法结合沉积作用分析综合判别东准噶尔喀姆斯特地区晚古生代浊积岩的沉积构造环境.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碎屑沉积岩的主要碎屑组成包括火山岩和沉积岩岩屑,次要组成包括长石和石英矿物碎屑,表明未切割岛弧占主导的物源属性;砂泥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具有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表明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主要形成于分异大洋─大陆边缘岛弧构造环境.同样,卡姆斯特组沉积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砂岩碎屑组成指示岩浆岛弧占主导,兼有少量俯冲混杂物和基底抬升区的混合物源属性以及分异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沉积作用分析揭示下泥盆统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和下石炭统卡姆斯特组是两套沉积环境分别为海盐斜坡和海底扇-海底平原的浊积岩序列.综合分析表明,前者是北准噶尔构造带早泥盆世弧后盆地沉积响应的主要记录;后者则主要记录了东准噶尔复合地体早石炭世晚期弧间残余海盆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46.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物质来源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多金属结核丰度、品位、多波束地形测量、深拖光学覆盖率探测、地震勘探等一系列调查资料综合研究表明:①东区和西区结核在其化学成分和形态上有差异,但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能按区域断然分开;②因子分析得出东、西两区结核4种主因子是Mn组元素Mn、Cu、Ni、Zn,Fe组元素Fe、Co、Ti、Sr,岩源组元素Si、Al、K,生物元素Ca、P;③西区结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海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沉淀,火山成矿作用使结核富集和丰度增加,趋势面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表明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底坡度≤5°地区,该地区的结核量占总结核量的89.62%,坡度>5°地区结核量占10.38%;④东区结核丰度、覆盖率、地形三者变化一致,重大相变距离为10~15km,来自地幔成矿物质通过玄武质洋壳裂隙和断层,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球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如基底岩浆房活动可能对结核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⑤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矿带的形成应归于海底板块扩张活动的一种资源效应和经后期表生地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结合研究实例,提出了根据成因地层学分析的储层地层单元分级以及充分认识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同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以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为基础总结出稳定型、分叉型、尖灭型、稳定 叠置型、叠置分叉型、叠置尖灭型等6种小层稳定性类型。  相似文献   
148.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依据对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测井、岩芯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Es3^3亚段划分为三个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自底往上,Es3^3I层序发育辫状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Es3^3ⅡEs3^3Ⅲ层序则以扇 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由沉积层序的区域对比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建立起了前梨园地区Es3^3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储集岩层置于等时界面限定的沉积层序中进行划分和对比,可精确地解释砂体的成因及其横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0.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晚元古代、加里东末和晚海西期三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加里东期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指出该期构造变形是东昆中加里东末碰撞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