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1187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1998年南海东部陆坡69号柱样、深海盆149号柱样、南部岛礁323号柱样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古生物、矿物等鉴定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南海东部海域发生浊流沉积的地质背景、产生浊流沉积的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而发现南海东部浊流沉积发育,在南北陆坡及中部深海盆地均有浊流沉积层。从其出现层位看,为氧同位素2—4期,即晚更新世中晚期。从浊流沉积出现层数分析,具有自北向南浊流发生频次减弱的趋势。从浊流沉积物成分看,南海东部浊流沉积物具有多样性,北部陆坡以陆源为主,中部深海盆以陆源及火山源为主,南部岛礁以生物源为主。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 ,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赤潮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赤潮与某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岩土钻凿工程》2008,(6):17-17
2008年11月2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一根直径为1016毫米的管道,被一台水平定向钻机驯服地从一根套管里拖了出来。这标志着川气东送管道唯一一处采用导向孔对接技术施工的河流穿越工程——水阳江穿越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8.
区域成矿研究从简单到复杂,从地表到地壳深部,现在已经向众多学科,纵深领域渗透。壳幔作用是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对壳幔动力作用与区域成矿关系进行探讨,分别讨论了俯冲、底侵、拆沉和地幔柱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影响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深部动力作用与区域成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成矿的深部机理和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 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 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 plag ± 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老化徐变理论和等效弹性模量法,对肋柱式锚杆支挡结构的徐变影响提出了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了支挡结构的徐变次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逆作法条件下,随着开挖深度的加大,岩土侧向压力也增大,使后期施工的混凝土构件产生的徐变次内力也随之增大;考虑徐变后使结构设计更加安全可靠,尤其坡脚处后期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更要关注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