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4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22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693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991.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集区.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探在该区寻找金刚石矿的作用,对以往物探工作程度、使用的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总结发现,地面磁测在圈定浅地表金伯利岩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寻找深部隐伏金伯利岩体时,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井中物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金刚石矿控矿因素等问题时,1∶5万区域重力测量、大地电磁剖面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物探是瓦房店矿田金刚石矿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方法组合能够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黔西北玉龙地区稀土含矿层(Pxt)产于宣威组(P3x)底部,假整合于峨眉山玄武岩组(P2-3em)之上,由铝质段和铁质段组成,厚度受基底不整合面低洼起伏形态制约,介于3.25~18.76 m之间。稀土矿层可划分为7层,以Ⅱ和Ⅳ矿层为主矿层,具分布连续、厚度大、品位高等特点。铝质段存在是高品位稀土产出的直接影响因素,稀土矿化富集对岩性具选择性,铝质黏土岩、含碳质铝质泥岩、致密状铝质泥岩、含碎屑/豆鲕铝质泥岩是稀土富集优势岩相。w(Nb2O5) 130×10-6~550×10-6、w(ZrO2) 0.06%~0.38%、w(TFe) 7.94%~24.72%及A/S比值0.82~3.60区间,为REO品位≥0.18%集中分布区。虎家营向斜东翼中部以南、西翼中部以北地段铝质段分布连续、厚度大,为下一步稀土找矿重点地段,尤其是向斜东翼南部铝质段厚度大、优势岩相组合齐全,应为下步勘查首选区。  相似文献   
993.
黔北务川地区发育有大量脉状重晶石矿床,且部分重晶石矿床常伴有萤石产出,其特殊性颇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务川地区蕉坝、田坝、金竹堡、清水和温泉等5个典型的脉状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关键控矿因素等开展综合研究,并与川东南和渝东南的典型热液脉状重晶石矿床进行对比,为区域重晶石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基础地质调查显示,重晶石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和桐梓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之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体产状及空间分布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斑点状,矿石结构以不等粒板柱状变晶结构、镶嵌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和萤石,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的寒武系黑色岩系可能是钡的主要供给源,区域性大型隐伏断裂及其相关次级断裂是引起基底地层中的钡不断迁移、活化并进入裂隙或断层破碎带成矿的关键因素,该类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低温热液型重晶石矿床。总体而言,务川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与川东南、渝东南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机制,它们可能为同一地质事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铜绿山矿田是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田,其成矿与铜绿山岩株体关系密切。因此,查明该岩体深部展布和形态及其与周缘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关系,对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细致分析铜绿山岩体及岩株体、灰岩大理岩及捕虏体、矽卡岩矿体及矿化体等重磁异常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推测铜绿山岩体的边界,圈定铜绿山岩体内部灰岩大理岩捕虏体和矿化体,利用三维物性反演、2.5D重磁人机交互反演、3D重磁人机交互反演结果,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开展三维地质建模,获得了铜绿山矿田4 000 m以浅的岩体、矿化体的三维地质模型,为该区的靶区圈定及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2=72.03%~75.10%)、富碱(K2O+Na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 SiO2与TiO2、Fe2O3T、MgO、Al2O  相似文献   
996.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富锗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已有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但对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也直接影响到区内资源勘查部署。在综合剖析该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体特征、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年龄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划分成矿流体类型,系统总结铅锌成矿作用过程中与成矿流体运移相关的“行迹”标志,研判成矿流体在区域尺度的运移方向,进一步讨论流体运移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黔西北富锗银铅锌矿集区,构造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和通道,成矿构造的优势方位决定成矿流体的主体运移方向。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构造等方面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在平面上主体从南东至北西方向运移;除印支期陆块碰撞作用导致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因素外,雪峰山陆内变形构造作用也可能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动力,进而控制了流体的运移方向。该研究不仅对黔西北矿集区的“战略性”铅锌找矿部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研究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997.
许自昌 《福建地质》2023,(2):133-139
以漳州角美花岗岩石料开采集中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与GNSS矿山巡查统计数据,分析采矿权截止前后开发利用变化情况、矿山巡查结果以及不同矿山恢复治理措施下植被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区内矿山开发占损土地规模呈增大趋势,扩大面积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堆排;人工治理面积远超自然恢复区域面积,且植被生长量同样高于自然恢复区。在矿山巡查中恢复治理区域范围内均已得到整治,并做好警示防护设施以及采坑边坡危岩体的清除,至今未发现违法开采行为。  相似文献   
998.
谦比希铜矿床为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盆地北部的一个超大型矿床。通过对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勘查资料特别是近些年矿区深部勘查最新的新成果的分析整理,系统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其结果表明:已探明的西矿体中部长约1300 m,沿倾向最长延深约1800 m,矿体厚度3~40 m,平均品位2%,保有铜金属50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并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研究认为: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盆地的基底构造形态、古地理环境等因素控制,其成矿规律表现:(1)矿体在下罗恩亚群的板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产出;(2)西矿体主体和主矿体一样,主要发育在大的基底凹陷部位,且品位较高、厚度较大的矿段往往与盆地边缘的次级凹陷有关,而地表和浅部把西矿体和主矿体分开的“古代山”是隐伏的基底花岗岩隆起区域,在这个基底隆起区域的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小,矿体变薄甚至尖灭;(3)矿化分布具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规律,并与沉积相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该矿床下步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下护林铅锌银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吉尔布干断裂带南段,系额尔古纳晚元古代变质地体内的铅锌矿区之一。为总结额尔古纳地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和产出规律,对下护林铅锌银矿床开展详细研究。在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推断矿床成因,最后还归纳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侏罗纪花岗岩与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侵入接触断裂复合构造带中的大理岩一侧,呈脉状断续分布,围岩蚀变发育,主要为矽卡岩化和中低温热液蚀变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萤石化,并且硅化越强,铅锌矿体品位越高。花岗岩边部的石英斑岩与额尔古纳河组大理岩断裂接触带构成了成矿结构面,其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规模,是最主要的矿化富集规律,而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则是影响成矿结构面发育程度的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该矿床的勘查及额尔古纳地块同类型矿区的铅锌银多金属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张舒  张赞赞  吕博 《安徽地质》2023,(2):97-100+123
花山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部的A型花岗岩带内。详细的岩相学工作显示,花山岩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锆石U-Pb激光定年结果显示,花山正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5.2±0.8)Ma,其形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综合分析前人的年代学研究成果,庐枞矿集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134~128 Ma、131~124 Ma、99~96 Ma 3个阶段,包括花山岩体在内的A型花岗岩是第二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受控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统一的伸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