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密云水库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定级分类,累积,谱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1919-1989年全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发现密云水库全年及汛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多数年份偏枯等特性。  相似文献   
22.
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区引水至黄河源头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与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于引水枢纽坝址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我们依据附近孜水文站实测资料,采用一些非确定性的数理统计模型来计算温波引水坝址的设计年径流量,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计算成果基本反映了温波引水坝址径流变化的客观情况,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文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孙丽艳  尚松浩  霍军军 《水文》2006,26(2):34-37,25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干流区不产流,其水量均由源流供给,上游源流来水量的预报是流域水量调度的基础。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源流6个主要测站的多年径流系列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月、旬系列组合模型和标准化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并对这三种模型的预报值进行回归集成。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集成预报结果明显好于单个模型的预报结果,6站月径流量的总体预报精度均达到了甲级,其中多数月份的预报精度也达到了甲级。模型已经应用于塔里木河水量调度决策支持子系统的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24.
尤卫红  赵付竹  吴湘云 《高原气象》2007,26(5):1059-1066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显著减少时段,而从90年代初期以来则表现出了一种显著增多的演变趋势;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较低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与较高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显著;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中低层和较高层南北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与OLR场变化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根据这些相关性特征建立的影响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夏季风环流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5.
甘肃省河西地区气候对流量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玉江  桑修诚 《高原气象》1998,17(2):211-217
利用单相关、典型相关、响应函数、逐步回归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对河流年径流总量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1)在河西地区,水文年降水量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导因子,其作用是全区性的,它决定流量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而5 ̄9月平均温度是辅助性因子,通过影响高山冰雪融化对流量起培加作用,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的疏勒河。(2)河西地区年径流量对当年1,4 ̄5月及7 ̄8月的降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4  相似文献   
26.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枯季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值模式, 计算区域包括大通至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 设计高分辨率网格, 数值模拟和分析不同潮型下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潮型期间大通径流量的增加, 河口盐度响应的时间在4.0~6.2 d之间, 但小潮期的响应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潮型期的响应时间。本文给出了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枯季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 可为河口水文、泥沙和环境等研究中取何时径流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黑河日径流量混沌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引锋  方迎辉  朱巧英 《地下水》2010,32(3):121-123
通过对黑河日径流量变化规律的探索,重点论述相空间嵌入滞时的确定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黑河日径流量的自相关函数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其周期与日径流量数据序列的周期基本一致;另外,采用了曲线下降趋势变缓的转折点,得到黑河日径流量序列的时间延迟为10天。  相似文献   
28.
Runoff ser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esents an intricate variation tendency under the reinforced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The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runoff data from 1950 to 2011 at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It can clearly reveal the multi-time scales structure,break point,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t time scales of the runoff serie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1) Repeated periodic oscillations accompanied by an extremely large fluctu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runoff series 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wet and dry years,and the major periods of the time series are about 3,8,16 and 23 years respectively.Among them,the presented maximum periodic oscillation is 23 years scale.2) In the 23-year time scale,the wet periods are 1950-1958,1969-1980 and 1992-2003,and the dry periods are 1959-1968,1981-1991 and 2004-2011.3) It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view of long time scales that the low annual runoff will likely occur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9.
采用径流小区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在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浓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4场降雨过程中,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和DOC流失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即降雨强度增加,地表径流量也随之增加。DOC浓度均呈现了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DOC浓度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DOC流失浓度除大雨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P〈0.05),说明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小,对DOC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study, the high-accuracy multisource integrated Chinese land cover (MICLCover) dataset was used in version 4 of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CLM4) to assess how the new land cover information affected land surface simulation over China. Compared to the default land cover dataset in CLM4, the MICL data indicated lower values for bare soil (14.6% reduction), nee- dleleaf tree (3.6%), and broadleaf tree (1.9%); higher values for shrub cover (1.8% increase), grassland (9.9%), cropland (5.0%), glaciers (0.5%), lakes (1.6%), and wetland (1.1%); and unchanged for urban areas. Two comparative CLM4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33-yr period from 1972 to 2004, one using the MICL dataset and the other using the default datase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ICL data produced a 0.3% lower mean annual surface albedo over China than the original data.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reduced value was semiarid regions (2.1% reduction). The MICL-data albedo value agreed more closely with observations (MODIS broad- band black-sky albedo products) over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an for the original data to some extent. The simulated averag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China increased by only 0.1 W m 2 owing to the reduced value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s opposed to increases in 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while an increased latent heat flux of I W m-2 was reflected in almost identical changes over the whol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mean annual runoff simulated by CLM4 using MICL data decreased by 6.8 mm yr-1, primarily due to large simulated decreases in humid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