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77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2870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42.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of ribosomal DNA ( ITS - 1 ) was examine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plored in four populations of farter' s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TS - 1 fragment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300 bp,of 78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Dalian, Qingdao, Yantai in China and Korea respectively were amplified via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Intra-genomic variation was examined by sequencing several clones of single individuals. Alignment and polymorphism analysis detected 44 haplotypes and 50 polymorphic sites which consist of 30 substitutions and 20 indels,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s. Sequence analysis also showed a very low level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All these features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ITS - 1 fragment to population analysis.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Korea sample has the richest genetic variation, followed by Yantai and Qingdao samples. AMOV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96.26%)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tributed within populations and 3.74% resulted from among populations, but with P 〈 0.05 ( = 0.042),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have significant divergence. This output was basically concordant with the result arising from RAPD data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Discussion on this inconsistency was made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43.
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志南  陈木等 《台湾海峡》1995,14(2):155-162
本文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和低温休克等方法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6.0~28.0℃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3、0.5、0.7和1.0mg/dm^3,在受精后15min,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5%、37.5%、68.0%、66.6%和81.0%,其中0.5~1.0mg/dm^3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对改变倍性最有效。高温休克选用31.0、33.0、35.0和37.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达46.7%(33.0℃,处理15min)。低温休克选用6.0、8.0、10.0和12.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40.7%(10.0℃,处理20mi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倍体诱导率增高、但孵化率下降,畸型率上升。用高温休克处理的实验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作者认为,在商业性生产中,温度休克是诱导扇贝三倍体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就细胞松驰素B与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45.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消化管从腔内到腔外,都由黏膜上皮、黏膜肌层、结缔组织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层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基膜很薄,皮下有一层有肌纤维,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腔隙,除直肠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纤毛和黏液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胃和晶杆囊上皮能分泌消化酶。胃上上有较弱的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胃和晶杆囊上皮及纤毛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晶杆囊上皮的核前细胞质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46.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导致我国北方海区栉孔扇贝在养成期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已成为国内养殖界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致病原因的探查工作至今至少涉及到原核类微生物 (如立克次体 ,衣原体等 )、病毒、寄生原生动物、环境因子 (如饵料、水温等 )以及微生物等几方面[1~4,6~9]。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973)的资助下 ,我们自2000年1月起对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各种可能诱因分别从流行病学、环境、组织病理学以及病原学角度开展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与检测 [2]。在此基础上 ,本课题组新近又开展和完成了对栉孔扇贝各类可疑病原的…  相似文献   
47.
文中对蜕钩枝触星虫Themiste dehamata(Kesteven,1903)提出三点补充:1、阐明了四条固肠肌的位置;2、发现纺锤肌前端为两分支:3、肾孔位于肛门的前方  相似文献   
48.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四个自然群体(大连、烟台、青岛、韩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8.62%;四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韩国、烟台、大连、青岛四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0.2557、0.2557、0.2344和0.2249,以韩国和烟台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为大连群体,青岛群体最低,但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Hpop为0.2427,整个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2503。遗传多样性剖分显示,绝大多数(97%)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很小部分(3%)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而采用基于单倍型(等位基因)之间的进化距离的AMOVA分析得到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99%和1%,Φ值为0.010,且P=0.05,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程度位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49.
有效地排除钻渣是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结合实验及相关工程情况,从力学角度对水平孔中钻渣的运移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牛顿力学定律对钻渣在钻井液中的运移速度进行了解析建模。  相似文献   
50.
《岩土钻凿工程》2008,(6):17-17
2008年11月2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一根直径为1016毫米的管道,被一台水平定向钻机驯服地从一根套管里拖了出来。这标志着川气东送管道唯一一处采用导向孔对接技术施工的河流穿越工程——水阳江穿越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