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9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浊积岩系是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浊积岩中金丰度受到沉积物来源、沉积速率、岩石类型、碎屑物组份、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桂西地区重力场小波多重分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场包含了各种密度不均匀体的叠加效应.为了更好地划分重力异常,尝试利用具有多尺度分析功能的小波分析进行重力场的分离.通过对桂西地区重力场进行小波多重分解,分离出埋藏较浅、尺度较小的源体和埋藏较深、尺度较大的源体,反映了不同深度和尺度地质体密度的不均匀性,较好地圈定了构造盆地、深部隐伏岩体,并直观地显示了其产状变化特征.因此,利用小波分析进行重力场分解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桂西北地区是广西锑矿密集区,文章对区内锑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对比了桂西地区Au、As、Hg、Sb元素的时空区域分布,并经与岩石样对比,发现上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为高背景,三叠系为低背景,Au的高背景区呈NW向展布,这与右江裂谷区地壳演化的独特历史有关。桂西地区上古生界金主要来自深源,三叠系碎屑岩中金主要来自陆源。从Au元素丰度与存在形式考虑,高背景的碳酸盐岩夹泥岩、硅质岩、火山岩建造及毗邻的碎屑岩对金成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周永峰  罗寿文  张妮 《矿床地质》1998,17(Z1):145-148
分析对比了桂西地区区域化探Au、As、Hg、sb元素的时空分布,并经与岩石样对比,发现上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为高背景,三叠系为低背景,Au的高背景区呈NW向展布。桂西地区上古生界Au主要来自深源,三叠系碎屑岩中Au主要来自陆源。  相似文献   
16.
从桂西地区金砷汞锑元素的区域分布探讨金的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浩波 《广西地质》2010,(1):45-48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沉睡千年的桂西南大石山区。天等,一个长期以来与“贫穷落后”相依相伴的县,如今也展开了起飞的翅膀,迎来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8.
深部找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也包括危急矿山的找矿问题。笔者在编著《广西地质矿产科学技术发展史》过程中,通过疏理相关资料,认为桂西地区具有寻找新的金矿成因类型(微细粒浸染型)的条件和前景。以下为笔者的几点理由和想法,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桂西为研究区域,以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评价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统计桂西适宜开发建设土地的空间位置、分布与面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玉凤和巴马辉绿岩是否受到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影响,对其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属于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铝低镁特征,轻稀土富集,Ti/Y500、Nb/La=0.75~0.85、Th/Ta=1.75~2.38、Ta/Hf0.1;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55.3±3.9 Ma和257.6±2.9Ma。初步认为,它们可能源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且均显示出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应为峨眉山玄武质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