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1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2227篇
测绘学   373篇
大气科学   604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6525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31篇
自然地理   45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2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2005年5月“春晓事件”发生以来,日本方面以所谓国际法依据和“吸管效应”指责中方侵害其海洋权益,导致中日东海划界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日方主张所谓“中间线”方案,并以所谓“中间线原则是强制性原则”和“专属经济区制度已取代大陆架制度”的论点作为支持其方案的重要国际法依据。文章从国际法的两个渊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入手,推翻了日方的这两个依据。  相似文献   
42.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渤海海域近50年的勘探历程,分析了油气发现的特点,指出从下第三系到上第三系勘探思路的转变是导致发现系列亿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迄今为止的重大发现主要分布于环渤中凹陷油气富集圈和沿岸两大地区。认为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渤海海域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周围地区均发现有大油气田,因此将是发现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根据全国3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我国在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尚大有可为,重要的是要求较高的科技研究水平和更大的投入力度,渤海深浅层次资源潜力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掘。认为在5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我3大国有石油公司及全国相关科技工作者均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3.
潮汐性质相似性判断的两个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时差法的相关系数和最小二乘潮位拟合法的推算中误差,作为潮汐性质相似性强弱判断的两个量化指标。根据实测潮汐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指标可以用于潮汐性质相似性强弱的快速判断,另外推算中误差还可以用于验潮站潮位数据缺测时推算精度的检验,建议在沿岸海道测量水位改正作业中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44.
东海原甲藻对中肋骨条藻的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将不同生长期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培养液滤液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级处理后,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发现东海原甲藻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生长期的东海原甲藻分泌物在粒级100 ku~0.45μm的培养液中对中肋骨条藻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表明东海原甲藻可以产生大小不同的可促进中肋骨条藻生长的他感物质,且在100 ku~0.45μm范围含量较大。东海原甲藻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促进作用在不同生长期作用强度不同,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消亡期,其次为平台期,指数生长期的藻液是3种藻液中促进作用最小的。  相似文献   
45.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46.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的古气候参数,揭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其演变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并与新疆地区,黄土高原以及深海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古环境变化大致同步,该区由于位置靠西,邻近沙漠,最近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干旱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47.
本文所研究的样品由《Hakurei—maru》号科学考察船进行的GH80—1和GH83—3两个航次所采集.这两次航行的目的是作为日本“中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五年计划(1979—1983)任务的一部分,在威克-塔希提横断层上进行地质调查(GSJ)。  相似文献   
48.
49.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中国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报导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发现肝胰腺坏死杆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引起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大规模的火山大洋中脊系统绕地球延伸60 0 0 0 km长 ,几乎全部分布在世界大洋洋底。有的地方 ,大洋中脊火山的规模非常大 ,以致高出海面形成地球上最为壮观的岛屿。冰岛、亚速尔群岛及加拉帕戈斯等都属此类岛屿。因为它们是由深部地幔上升的异常热岩石在小区域内形成的 ,并散布在海底 ,所以称它们为“热点”。但是 ,热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卫星海洋学、地震学、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最令人激动的进展表明了热点对全球大部分洋中脊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全球已经确认的热点大约有 44个。其中大多数都与洋中脊系统有关联 ,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