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41.
河流相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40年来,通过现代河流研究和多学科结合,河成相模式已由最初的点沙坝侧迁模型发展成今日的16种相模式,同时研究方法亦由单纯的垂向相序分析,发展成大露头三维研究,识别出可与现代复合坝比拟的构型要素,从而建立相模式,该文对此作了一简要回顾与评述,然后介绍一个密西西比河曲带的6级储层非南性和一个辫状三角洲储层质量之受控于沉积因素。文章指出,研究者应针对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的构型要素,以更好地认识古河流,河  相似文献   
42.
在碳酸盐层序中打过钻孔以及为成败提供事后解释的人都对潜在的碳酸盐储层的基本岩相模式、三维分布感兴趣。从沉积作用的观点看,这些岩体主要是由潮坪沉积物、各种类型礁体和砂洲组成。一旦被成岩交代,多种作用会形成/破坏碳酸盐中的孔隙度,但对这些作用还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43.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65,自引:22,他引:43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的喷发旋回的开始,而火山沉积相和侵出相的出现往往标志着一个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相模式能够直观反映火山岩相和亚相之间的叠置关系,是地震-岩相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质基础。火山岩15亚相中能够成为Ⅰ类储层的通常仅4种:火山颈,热碎屑流,喷溢相上部和侵出相内带亚相。岩相研究使得勘探的目标集中为:火山岩气藏勘探→找有效储层→识别可以作为Ⅰ类储层的4种火山岩亚相发育带。  相似文献   
44.
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5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根据泥岩颜色、沉积旋回、测井相分析与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相层序和相模式,为储层特征研究、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特征及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岩石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及缝洞发育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石炭系火山岩特征,制定出3亚类9种岩性划分方案.选取电性特征明显的5种测井曲线,应用Fisher判别法建立火山岩岩性识别模型,对146口井进行岩性识别,9种岩性回判正确率达80%以上.通过单井相研究、井震标定及地震剖面相识别,将研究区火山岩划分为5个相类型及14个亚相,深入研究了不同火山岩相和亚相的成因机制、成岩方式、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相序相律和储层空间等,据此建立了火山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46.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分布范围广泛,是国内火山碎屑流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前人研究表明:(1)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搬运堆积机制复杂,且火山碎屑流近源、中源部分一般分布在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地方,火山碎屑流相模式尚未系统建立;(2)火山碎屑流是长白山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尚未有专题的灾害区划图;(3)早期粒度分析主要采用人工法测试,精度低,误差大,大量微米级碎屑的动力学信息流失。  相似文献   
47.
48.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野外剖面、镜下薄片和常规测井曲线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礁滩相储层测井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测井相主要包括箱型、复合型、钟型、漏斗型和尖指型,箱型和复合型代表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带中的礁核微相,是长兴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测井相类型;钟型和漏斗型代表了台地边缘浅滩相带中的生屑滩微相;而尖指型则代表了最不利储层发育的滩间微相。研究区孔洞缝型储层最好,储集空间以原生孔洞为主;针孔型和裂缝型-针孔型其次,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在研究区最发育;而裂缝型最差,储集空间以不同成因的裂缝为主。通过测井模型的解释,峰18井长兴组储层自上而下逐渐变好,顶部为裂缝型储层,上部为针孔型储层,下部为孔洞缝型,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录井资料分析相符,确定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研究区未取心井储层类型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型。作者通过实地挖掘探槽、密集采样,对嫩江齐齐哈尔平原网状河段、赣江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珠江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并建立了网状河的沉积模式,探讨了网状河的成因。认为网状河流体系的发育不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低坡降是形成网状河的必要条件,相对稳定的网状河道不同于曲流河和辫状河,湿地环境是网状河流体系中最发育的地貌单元,堤岸植被繁茂、粘结性高是河道稳定的重要因素,与曲流河和辫状河相比,网状河出现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50.
文章在对600多米岩芯颜色、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薄片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滩坝 沉积特征,研究了滩坝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及成因,建立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滩坝单砂体厚 度较薄,滩坝中发育较多典型的波浪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以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为主。坝砂体主要 发育于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可容纳空间较大处,且多分布于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可容纳空间较大处;滩主要发育于 各级别基准面旋回中可容纳空间较小处。滩坝的形成与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有关,在高可容纳空间条件 下,水体较深,湖泊面积大,易形成大的湖浪和湖流,从而发育坝砂体。最后,根据瓦尔特定律,结合一个中短期基准面 旋回过程中沉积类型垂向变化,建立了上干柴沟组滩坝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