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对广东省珠海市海域球形棕囊藻Phaeocytstis globosa赤潮进行了现场采样及除藻研究,发现3种除藻剂对球形棕囊藻囊泡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球形棕囊藻生活史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直径6mm球形棕囊藻囊泡,其生长周期约为14d。实验结果表明,囊泡的形成是球形棕囊藻应对恶劣环境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国家大洋专项“八·五”重点项目“深海地质研究”中一级专题“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Y85-02-03-04)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多金属结核Sr、Pb、O、Si、C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铁锰结壳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广温和广盐性虾类,具有体长、壳薄和生长快的特点.又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其人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使养虾业一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在有些地区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已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对虾养殖的基础工作——人工育苗的进行.这个问题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系统查阅中外文献时,发现国内外对某些常见重金属如锰和铬影响生物体的报道或是很少或没有,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也没有锰这一项目.对其他重金属危害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元素效应的水平上.然而,在海水中实际上同时存在着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对生物体的作用无疑是综合性的.为弄清这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单一危害和综合危害程度,我们于1990年5月下旬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该项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在对地球过程的认识和联合国《海洋法》框架发展前提下的海洋非燃料矿产。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以前,洋盆被看成是被动的容体,接纳陆地风化物质形成重金属、宝石砂矿和一些化学沉淀矿床(磷矿)。板块构造认识到大洋板块边界是块状硫化物的物质来源,与陆缘物质一起形成锰结核、富钴铁锰结壳及相应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就海洋矿产总体而言,海水淡化产生的淡水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是生命必须的物质,在陆地其消耗超过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16.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forming the red tid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itrates and phosphates in the eutrophic water is the prerequisite of explosive increase of algae and the forming of red tide.Reduction of eutrophi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eventing the red tide.The method of deep treatment of the waste water and its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are introduced,and a new opinion on the red tide formation and fundamental prevention i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矿物方解石进行水体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虹  张静  高一鸣 《地学前缘》2008,15(4):138-141
为探索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新方法,利用矿物方解石对含磷溶液进行了除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晶芽可以促进磷的沉淀,降低溶液磷浓度;其降磷效果与溶液初始磷浓度有关,初始磷浓度为1.2mg/L,除磷率为12.68%,初始磷浓度为3mg/L,除磷率为69.94%,初始磷浓度为5mg/L,除磷率为88.48%;同样,实验温度升高,可使方解石降磷效果明显提高。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除磷沉淀物没有明显的晶质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交替运行条件下,考查了分段式SBR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SBR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传统SBR、二段式SBR和三段式SBR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三段式SBR对COD、NH+-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33%、96.63%、99.76%;二段式SBR对COD、NH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6.98%、93.45%、98.63%;传统SBR对COD、NH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7%、88.47%、98.15%,由此可见分段式SBR较传统SBR对有机物、NH4^+-N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地质体数学特征的思想出发,来研究“桃江式”锰矿的含矿母岩-“含锰岩系”的数学特征。含锰岩系主要由五种岩石组成:粘土岩、黑色页岩、条带状页岩、含锰灰岩和碳酸锰矿层,其数学特征研究包括其统计特征分析、结构特征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文最后讨论了这些数学特征在寻找同类锰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