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518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628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南海台西南冷泉区的典型优势物种,鳃丝上皮细胞内共生大量甲烷氧化菌,通过甲烷有氧氧化合成有机物为共生体系提供物质能量,是平端深海偏顶蛤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器官,溶酶体在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和稳态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电镜技术观测了常压培养过程中(0d,30d,90d)平端深海偏顶蛤共生体系中共生菌和溶酶体的动态变化,通过鳃上皮含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常压培养对深海共生体系的影响,并探讨溶酶体在宿主—共生菌营养传递和共生菌群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原位状态样品中(0d)共生菌和溶酶体呈极化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清晰;蓄养30d后,含菌细胞出现明显破碎,共生菌数量大幅降低,溶酶体数量、范围和消化程度大幅增加,对细胞顶端的甲烷氧化菌进行分解;而90d后,共生菌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失殆尽,鳃部有明显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坑洞,细胞呈现空泡状,无法明确区分各种细胞组分。上述结果展示了长期常压蓄养过程中鳃上皮含菌细胞中溶酶体与甲烷氧化菌的动态变化,推测当共生菌丢失后溶酶体也同步降低活跃度,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共生互作中通过溶酶体主导消化和调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22.
东海盆地A凹陷B构造油气勘探中一直存在着中深层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不明确和储层甜点发育规律不清晰等基础地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重处理的高精度宽频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和全频带信息挖掘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和已钻井地质分析,认识到B构造C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东、中、西3条大型曲流河河道带,在中支和西支河道带中发现了3个典型的频率异常发育区,油气检测技术证实是潜在的含气构造,表明B构造C段发育受河道带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A凹陷B构造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3.
124.
超深水钻井作业隔水管顶张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比表明,在相同的隔水管系统配置下,三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接近于实际钻井作业时的顶张力设定值。但研究认为,基于下放最大钩载的顶张力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推荐作为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与H_h/D(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单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H_h/D逐渐增加,当H_h/D超过2.0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再增加,此时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稳定在300.01~303.25 N,是H_h/D=0.5时极限承载力(183.83 N)的1.65倍。扩大头下部土体发生局部压缩-剪切破坏,破坏面从扩大头底面边缘向斜下方扩展,在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达到最大后逐渐向桩内侧收缩;荷载作用越大,地基破坏区域越大,相应的极限抗压承载力也越大;持力层厚度增加,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大,分担的荷载达到稳定需要的桩顶位移也越大,H_h=0.5 D试验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稳定时为60%,对应的桩顶位移约为29 mm;桩顶位移达到33 mm后,H_h=1.0~3.0 D试验稳定在63%~65%之间;通过细观颗粒流理论对砂土移动特性的研究发现,持力层厚度从0.5 D增大至2.0 D,破坏面的起始扩展角度从31°增大至42°。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效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分析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6.
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安  彭君  慕小水 《地球学报》2003,24(2):171-174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渤海湾盆地内各凹陷重要的勘探对象。笔者根据对东濮凹陷形成演化、沉积特征的研究,结合油田下洼勘探的需要,提出了断层分析法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总结出3种模式,经在多个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立足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和地震资料对断层的识别能力高于对砂体的分辨能力,操作简便、实用,对断陷盆地的深化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区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重点从黄河三角洲浅层沉积模式分析了岩性分布差异,统计了不同岩土的塑性、应力、压缩特性规律,探索了利用这种岩性特征差异识别岩性的方法,为地震采集提供准确的激发层段,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精细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28.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进而实现岩石类型划分。本文基于ASTERGDEM提取坡度、起伏度等12个地形因子,在分析各个地形因子地质意义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岩性地形因子特性及其关联性,建立研究区岩性之间的定量差异;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分类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适宜岩性分类方法以实现定量化岩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形因子(组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MTI)以及微观曲率指数(MCI)对岩石类型的分类精度达77.36%。研究表明,地形复杂度等地形因子可用于岩性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获取反映地形地貌宏观、微观特征的定量指标,且岩性分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9.
一、分布规律 小兴安岭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黑龙江省岛状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以岛状为主,其分布除受纬度控制外,还受地层岩性、地表植被、地表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多分布在小型地势低洼、阳光照不到而保温条件又好的沟谷密林和沼泽中,在较大或开阔沟谷边缘与低山丘陵的接触部位局部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0.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六院人,攀陡崖、钻深山、涉险河,用坚实的脚步踏遍龙江广阔大地;一代又一代六院人,跑路线、定岩性、采样品,用汗水和智慧为国家探寻地下的宝藏。他们把激情洒在了原野深山,把忠诚写在了天边云霞,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无尽宝藏,铸造了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