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727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818篇
天文学   382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3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52.
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 影响,分别对不同氮和磷的浓度、氮磷比及不同化合态氮对这两种藻类氮、磷吸收速 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范围内,两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 随介质中氮、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磷对两种海藻N吸收速率的影响不存在 显著差异,但对磷吸收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最高对磷吸收速率在介质的氮磷比为 10:1时;海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O3-N/NH4-N比的降低而增加,对PO43-P的 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似,而对NO3-N的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反.  相似文献   
53.
54.
泉州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森铭  陈兴群 《海洋学报》2006,28(4):129-137
对福建省泉州湾口、大坠岛以北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作了准同步昼夜连续观测,观测时间分别在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内的秋(11月)、冬(2月)、春(5月)、夏(8月)季大潮期.结果表明,该水域的叶绿素a生物量(以下简称生物量)受湾内高生物量的影响在潮汐作用下出现波动,高潮期出现低生物量,低潮期出现高生物量.靠近内湾的站位生物量大于湾外的站位;底层水体中的生物量普遍大于表层,底栖硅藻成为生物量变化的重要部分.调查海区生物量呈现昼夜节律变化,生物量白天高于夜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潮汐和昼夜变化综合作用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相应变化,白天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夜间,浮游植物昼夜群落的不相似度很高.群落中一些种类如中肋骨条藻白天大量增殖,出现较高的优势度,昼夜平均密度比值达到9,变化节律明显.研究认为,尽管海区潮汐和流向左右着生物量变化,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再悬浮、扩散等过程在昼夜生物量变化中仍产生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参数估计的多层感知器 (MLPs)给出 1个清晰的关于内部行为的解释。作者以单隐层的 MLP为例 ,论述了关于 MLP的内部行为的半线性分析理论。对受训的MLP,将隐层单元的输出分别定义为网络输出的正、负“内部分量”;定义内部分量的连接权重集为给定问题的“内部判别模式”;建立了 MLP和模糊集相结合的新模型 ;分析了 MLP的结构为 N- 2 - 1和N- H- 1 ,给出权重初始化的方法 ;提出了 1种从受训神经 -模糊模型 (NFMs)中提取知识的全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A mov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nd used in a large towing tank for ship model tests to observe velocity fields near ship model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involved adjustable optical devices for various test conditions and a special particle-seeding device. The streamwise and cross-streamwise flow fields of a yacht model and a tanker model were measured. Ship type, bottom shape, and towing speed were found to be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ffecting optical access and image quality. Possible solutions, deeper optical ducts, dark painting color, and pre-processed analysis method,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7.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58.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1998年6~7月南海调查航次的CTD资料,对南海环流采用最近发展的P矢量方法进行诊断计算.计算结果:黑潮向西入侵南海,然后做反气旋弯曲向东北方向流动,最终有通过巴士海峡流出南海的趋势.在南海北部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这个环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该环流的冷中心位置随深度增加稍向南移.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尤其在200m及其以上水层均相当稳定,反气旋涡位于越南以东,其中心位置在11°53'N,111°50'E,气旋涡的中心位置在13°17'N,112°55'E,两者的尺度皆约为250km.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在计算海区南部、巴拉望岛西南海域,100m以上层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从各层流场分布均可以显示海流在西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9.
Sevim Polat 《Marine Ecology》2002,23(2):115-126
Abstract. The monthly changes in chlorophyll a ,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t two stations, one at the inshore and the other at the deep waters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İskenderun Bay, were investigated between 1994 – 1995.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were also studied at the deep st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NO2-N, PO4-P and SiO4-Si of surface water at both stations were 0.31 – 1.63 µg-at · l-1, 0.08 – 0.60 µg-at · l-1 and 0.50 – 2.7 µg-at · l-1,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t the inshore station and clea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inshore and deep-water stations.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17 to 2.78 µg · l-1 and the highest value was measured in March. At the inshore station, which was affected by land run-of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21,308 cells · l-1) in October 1995, with a marked dominance of Pseudonitzschia pungens (20,200 cells · l-1). The nutrient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at the inshore st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deep station. One reason for this is the land-based nutrient input into the coastal area here. In spite of these effects, the bay is not eutrophicated because of circulation ev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Mediterranean.  相似文献   
60.
化合氯是温排水中主要的化学物质,它的存在会对电厂邻近水域中生活的浮游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温度,化合氯浓度,氯处理时间,及这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中筛选出影响叶绿素a含量与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叶绿素a的主要因子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置信水平为99%),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氯处理时间与氯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与氯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置换水平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