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60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6年4月对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开展了植被和土壤调查,采用全岛调查的方法查清全岛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人工恢复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全岛共有乔木5科5属6种,灌木有10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有21科39属40种.由于被海包围、面积狭小、地形简单,物种传播速度慢,猴屿生物多样性较低,猴屿人工恢复林物种多样性与次生林差异不显著.人工恢复林土壤肥力显著低于次生林,植物生长及其产生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海岛普遍风大、缺水,植被恢复应选用适应海岛环境能力强的物种.猴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位缺失,进而造成马缨丹生物入侵,影响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根据2013~2015年在台山市广海湾海域(21°52'~21°56'N,112°46'~112°53'E)进行逐月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鱼卵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数量变动特征以及期间的海水温盐特征,并讨论了康氏小公鱼产卵期与水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广海湾康氏小公鱼的产卵期开始于每年3月左右,结束时间在各年份不同,一般在9~11月之间.康氏小公鱼鱼卵在一年中分多个批次出现,一般可出现2~4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为产卵盛期,数量高峰大约出现在4月前后.鱼卵出现期间平均水温的范围为19.8~31.3℃,平均盐度范围为7.66~33.65,从出现频次上看,其所在环境以高温低盐为主.康氏小公鱼产卵所需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在产卵期开始前,海水温度何时升至此温度,决定了一年中康氏小公鱼鱼卵最早出现的时间.对比不同纬度的海域,康氏小公鱼产卵期的开始时间随纬度的升高而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73.
针对海蜇早期生活史阶段幼体种类鉴定困难的问题,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海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COⅠ)编码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了海蜇幼体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对LAMP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LAMP方法对海蜇目的基因的最小检测限为0.1 ng DNA.该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与黄渤海其他常见钵水母种类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沙海蜇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海蜇LAMP检测方法对不同海域采集的成体海蜇样品和海蜇螅状幼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体海蜇和海蜇幼体均呈现阳性结果,表明海蜇LAMP检测方法可以对海蜇幼体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海蜇LAMP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且特异性强,可使其运用于沿海渔业部门海蜇资源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4.
pH值对单环刺螠呼吸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pH值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呼吸排泄的影响,采用静水密封法,研究了不同pH值(5、6、7、8、9)对体质量5.65±1.06g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环刺螠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单环刺螠耗氧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OR=-2.977X2+55.188X-176.380,R2=0.937.单环刺螠排氨率的变化与耗氧率相似,在pH值为7时排氨率达到最大值;pH值为9时排氨率最小,与pH值为8的组差异不显著(p0.05).排氨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NR=-0.350X2+4.442X-6.822,R2=0.724.单环刺螠能量代谢率、O/N值均随pH值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方程分别为:M=-0.040X2+0.424X-0.044,R2=0.937;A=0.053X2+1.879X-7.470,R2=0.901.pH值为8的环境中,单环刺螠体内蛋白质代谢水平最低,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在一定pH值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水体pH值,其适宜生活在弱碱性水中,生存最适pH值为8.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济南市玉绣河一期绿化工程三个地段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einer指数(H')、Simp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样地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指标,结合对样地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分析,对玉绣河绿带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济南市玉绣河沿河绿地的物种多样性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77.
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热液活动区微生物生态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海洋地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发现不断挑战着人们对微生物的代谢机理、生存极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作用等方面的传统认识。与传统的富集培养方法相比,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和特征性功能基因系统的发育分析等技术为研究这一极端环境中栖息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手段。这些技术包括基因文库构建(16S rRNA和其它功能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定量PCR等。目前,上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全球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的研究,在丰富地球物种多样性、调查微生物参与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8.
在山东青岛、威海和烟台近海海域的潮间带进行采样调查,共采取36株红藻样本,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样本在色泽、大小、形态、叶状体形状等外观上均有一定差异,但部分样本间差别并不明显.同时作者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从藻类样本中分离了rbcL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利用 rbcL 基因建立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对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采得的红藻样本有很好的多样性,分别与 GenBank 中已报道的红藻门中的16个属亲缘关系较近.在青岛、烟台和威海3个海域的红藻样本呈现不同的多样性,并且同一属的样品表现出很好的属内种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79.
Kelps of the genus Laminaria accumulate iodine at high concentrations, but the iodine retaining capacity can be affected by emersion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In this study, I2 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Laminaria digitata and Laminaria hyperborea was compared under controlled low irradiances and temperatures. The two species exhibited different I2 emission rates as blades of L. digitata emitted I2 at rates five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from newly-grown blades (current growth season) of L. hyperborea. I2 emission was not detectable from old blades (previous growth season) of L. hyperborea. Additionally, effects of irradiance and temperature on both I2 emission into air and net I release into seawater where assessed for L. digitata while monitoring phot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s stress indicators. Irradiances between 30 and 120 μmol photons m−2 s−1 had only marginal effects on both I2 emission and I release rates, but physiological stress, indicated by photoinhibition,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rradiances applied here were not stressful enough to impact on the iodine release. By contrast,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20 °C), photoinhibition wa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I2 emission rates, but net I release rates remained similar at 10–20 °C. High I2 emission rates into air and I release into seawater observed from L. digitata underpin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this kelp as mediator of coastal iodine fluxes.  相似文献   
80.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徐闻地区常见的6科10属17种石珊瑚的21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COⅠ、16SrRNA和mtSSU三基因片段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并计算了属间和科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石珊瑚线粒体基因碱基构成同样具有AT偏倚特征;石珊瑚属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属内遗传距离,而所有石珊瑚与两个外类种群的距离均大于石珊瑚之间的遗传距离;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子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阐述的遗传进化关系略有差别,暗示传统形态学分类可能受珊瑚骨骼生长可塑性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