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旭东  王岩松 《沉积学报》2015,33(6):1063-1073
沙漠物源研究不仅在风沙地貌学上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联结大气粉尘排放、黄土堆积、气候系统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重要价值。在简要回顾中国沙漠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成果,结合国际上沉积物物源分析的趋向,指出目前世界沙漠物源的研究都是基于沉积物组份属性统计的反演模型,这种研究范式在数据获取、处理与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如沉积物的取样设计与测试分析、未消除"粒级依赖"对沉积物组份影响、数据未进行对数变换、忽视Dickinson图解应用的前提条件等。提出今后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方向:①采用正确统一的取样设计和分析方法对各沙漠的沉积物组份属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中国沙漠沉积物组份的属性数据库;②选择若干典型沙漠,利用其周边山地详尽的地质构造、母岩和气候数据,定量构建沉积物生成的正演模型,模拟源区生成沉积物的数量、成分和结构,并用建成的沉积物组份属性数据验证和校正;③定量评估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和基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对中国各沙漠物源的贡献率与迁移路径,研究中国各沙漠中细颗粒物质的形成机制,对比中国沙漠与低纬度沙漠物源的形成机制;④定量研究历史和地质时间尺度沙漠-黄土-深海沉积物物源的内在联系及其驱动因素,建立陆地-大气-海洋物质循环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52.
New material of Strenulagus solaris, a stem lagomorph,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Middle Eocene Irdin Manha Formation at the Irdin Manha and Huheboerhe localities, Erlian Basin, Nei Mongol, China includes remains of isolated cheek teeth, fragmentary upper incisors(d I2) and postcranial elements, reported from the spec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arsal bones display advanced features, such as a wide calcaneofibular articulation surface and, along with an increase in hypsodonty, the new data document the early stage of lagomorph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Eocene of the Erlian Basin. This finding is stratigraphically well constrained and probably predates that of the type material of S. solaris from the Khaychin Formation, Bugin-Tsav Basin, Mongolia.  相似文献   
53.
根据孢粉化石恢复的古气候,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气候,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气候处于由干旱向潮湿转换时期,藻类勃发,水体仍具一定盐度,是最有利于页岩发育的气候.济阳坳陷沙四上和沙三下页岩中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孢粉化石相对贫乏,孢粉相对密度与有机碳有呈负相关的趋势.区域上,目前钻探页岩厚度较大的井都分布在孢粉相对密度低的地区,且紧邻高值区,据此可确定页岩发育有利区域应该在孢粉相对密度较高的两侧、前方至深湖区.  相似文献   
54.
根据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分析手段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对比了早期沉积水介质、幔源CO2流体、大气水、超压流体和充注烃类等对储层黏土矿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期沉积水介质是储层黏土矿物的决定性因素,微咸水-半咸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淡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幔源CO2流体侵位后带来明显的储层改造和热波动效应,储层中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储层中高岭石含量明显偏高。欠压实超压储层中黏土演化明显滞后,表现在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和常压储层。油气层高岭石含量往往远高于相近深度的水层,可能与充注烃类携带的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有关,另外,烃类充注后形成的惰性成岩环境也有利于高岭石的保存,高岭石的高含量带常与油层及高渗层相对应;受大气水淋滤的储层,以长石大量溶蚀,富含高岭石为特征,储层孔隙度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55.
针对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以红色陆相沉积岩为主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中普遍存在古地磁数据磁倾角偏低的现象,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中部大姚地区古近纪陆相红层进行了磁倾角偏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川滇地块内部古近纪陆相红层古地磁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磁倾角偏低的现象。结合前人对川滇地块内部古地磁数据及周缘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活动演化历史研究,确定川滇地块自中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内部表现为刚性旋转,楚雄地区则发生局部构造旋转叠加。  相似文献   
56.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ircum-Pacific area of eastern China. These rocks have long been genetically linked to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to the eastern Asia continent[1,2].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3―6] has attained conclusions that a simple paleo-Pacific subduction model does not work well in interpreting all the volcanic rocks in eastern China, although some of them could be attributed to circum-Pacific interaction …  相似文献   
57.
简要阐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沙漠地表沙粒运移特性及动力热力参数研究”支持的“我国西北三大沙漠地表风蚀起沙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案和科学目标,总结了该试验在前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概括叙述了该项目在地表沙粒跃移特征、起沙风速、沙尘通量等方面的重要发现和一些新的认识。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在沙漠风蚀起沙观测试验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8.
Indonesi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thermal coal and is a major supplier to the Asian coal market, particularly a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now (2007) and perhaps may remain a net importer of coal. Indonesia has had a long history of coal production, mainly in Sumatra and Kalimantan, but on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ve government and commercial forces resulted in a remarkable coal boom. A recent assessment of Indonesian coal-bed methane (CBM) potential has motivated active CBM exploration. Most of the coal is Paleogene and Neogene, low to moderate rank and has low ash yield and sulfur (generally < 10 and < 1 wt.%, respectively). Active tectonic and igneous activity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rank increase in some coal basins. Eight coal samples are described that represent the major export and/or resource potential of Sumatra, Kalimantan, Sulawesi, and Papua. Detailed geochemistry, including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is, sulfur forms, and major, minor, and trace element determinations are presented. Organic petrology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reflect various precursor flora assemblages and rank variations, including sample composites from active igneous and tectonic areas. A comparison of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HAPs) elements abundance with world and US averages show that the Indonesian coals have low combustion pollu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59.
黄骅坳陷南部舍女寺油田的古近系孔店组是在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取芯井段的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把剖面结构、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等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舍女寺地区沉积微相不仅控制储集层的分布,而且控制油气聚集。研究区中较大厚度的油层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该区沉积微相带的主体部位起着油层控制作用。在复杂断块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微突起、微断层、微断鼻等圈闭和储集层的有利配置区,尤其是中心微相带与有利的微构造部位叠合区将是有利高产井区。  相似文献   
60.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大多形成在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的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中央隆起带的物性最好,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剔除次生孔隙的影响)。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