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222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ABRUPT CHANGE OF LAKE ENVIRONMENT IN WEST CHINA: AN EVIDENCE FOR GLOBAL CLIMATE WARMINGtheNational(G19980 4 0 80 2 )andCAS’sKeyProjectonTibetanPlateauResearch(KZ951 A1 2 0 4 )  相似文献   
972.
PERSISTENCES IN THE δ~(13)C AND δ~(18)O FROM TS95, A LAKE CORE AT THE SOUTH FRANK OF WEST KUNLUN MOUNTAIN  相似文献   
973.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是1∶25万《麻扎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厘定的。岩块主要由火山弧杂岩、与弧相关的沉积建造和外来岩块3部分15个块体组成。各块体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基质分布在岩块的边部,主要由构造片岩和糜棱岩等组成。它包含着古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构造混杂岩内角闪石英闪长岩进行SHRIMP测年,结果为(338±10)Ma,为早石炭世。麻扎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内容,而且将该带的演化时限提前到早石炭世,为西昆仑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4.
杨绍祥 《地质通报》2000,19(2):113-119
湘西北地体与湘中地体碰撞拼贴带北西侧的前陆冲折带上发育一系列叠瓦状排列的逆冲推覆构造 ,向北西方向推覆 ,具双重逆冲推覆特征。叙述了该地区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生代陆相红盆的形成、演化过程的控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975.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976.
Multi-channel seismic lines off southern and central West Greenland show a >3-km-thick sedimentary section of mid-Eocene and younger age that dips seaward and is truncated either at the seabed or by an erosional unconformity a short distance below the seab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at there has been uplift and erosion of the section and probably of the nearby landmass. The timing of the uplift is not well constrained by borehole data, but certainly took place after the early Eocene, probably during the Neogene and possibly as late as the onset of glaciation in West Greenland in the early Pliocene. The uplift took place substantially later than the cessation of magmatism in the early Eocene and the abrupt slowing or cess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Labrador Sea between Chrons 20 and 13 (middle–late Eocene). This means that, whatever the cause of the uplift, it is unlikely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processes either of magmatic emplacement or sea-floor spreading.  相似文献   
977.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岩体是一套具埃达克岩性质的花岗闪长岩。该岩石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6.5%)、中等高的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0,可达1.4)和低但可变的Mg质指数(Mg#= 37-59)。相对高的Sr(均值: 520 ppm)和Ba(1052~1502 ppm)以及低的Y(<12 ppm)和Yb(<1 ppm)丰度,导致该岩石具有低的Rb/Sr(0.17~0.42)、高的Sr/Y(34~64)比值,以及LREE强烈富集[(La/Yb)N= 27 ~ 71]而铕弱负异常(Eu/Eu*= 0.76 ~ 0.91)的稀土配分模式。因此,板杉铺岩体源区岩可能为石榴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角闪榴辉岩过渡相。但低Nd和高Sr同位素组成[?Nd(t)= -6.7 ~ -8.4],(87Sr/86Sr)i= 0.7078 ~ 0.7140]说明它们并不来源于俯冲的玄武质洋壳或亏损地幔;而高放射性成因Pb[(206Pb/204Pb)i=18.22~18.78]、高微量元素比值(如Ba/La=~15-28、Th/Ce=0.29-0.36)暗示深海沉积物及再循环的陆源沉积物可能已卷入这些岩石的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地层和构造事件,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可能的陆-弧-陆碰撞是导致研究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产生的重要机制,而源于先前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则诱导了加厚的中酸性弧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可能经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最终形成了板杉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华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厘定不仅揭示早古生代时期华南地区经历了地壳增生事件,对正确理解华南、特别是扬子板块东南缘Au-Sb-W-Cu等多金属成矿作用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湘南西部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丰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认为内生金属矿的形成受一定的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呈规律性分布.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组合特征,可划分3个成矿系列,即与1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银成矿系列,与S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铅锌铜银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型铁锰铅锌成矿系列.最后,以区内地质成矿规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已知矿产分布等为依据,建立找矿标志,提出找矿靶区,指出每个靶区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979.
康如华 《地质与资源》2001,10(4):210-214
掉水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泥盆系半山组岩石特征有利于金的储存富集,1-3结构式沉积建造对金成矿最为有利.基底断裂、穹隆构造联合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北西向基底隆起和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含金蚀变带的空间分布及金矿体的产出.区域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0.
辽西凌源—北票断裂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武  武广  王宏博 《地质与资源》2004,13(2):75-79,102
凌源-北票断裂是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之分界断裂,对辽西大地构造格架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超微构造研究方法,恢复断裂带应变历史、计算断裂带古应力差值,研究表明:凌源-北票断裂带为拉长型应变与平面应变的过渡类型;该断裂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应变状态,NW-SE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了燕山运动第二幕及其以前的应变状态,NE-SW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出辽西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时的应变状态.通过位错密度计算出凌源-北票断裂带的古差异应力值为32.7MPa.凌源-北票断裂经历了辽河、燕辽、印支及燕山运动的叠加与改造,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燕山运动第二幕是本区的定格构造,奠定了凌源-北票断裂带的最终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