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29篇
地质学   129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新疆古地磁研究及几个地质构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准噶尔、伊犁、昆仑山等地区古地磁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结合磁性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对塔里木地块构造演化、新疆晚古生代构造分区划分、伊犁地块、天山板块等几个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华北及其邻区块体转动模式和动力来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锡伟  程国良 《地球科学》1994,19(2):129-138
块体的转动是地壳中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可将华北及其邻区划分为3个亚板块,华北亚板块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级块体,这些不同级别的块体或多或少都显示出一定的刚体特性。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古地磁测量等资料,详细地论细地论述了不同级块体的转动问题,即华北及其邻区的黑龙江、华北和华南等3个近东西向亚板块自老第三纪以来相对于新疆地区顺时针转动了1.6°~3.5°;华北亚板块内  相似文献   
113.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4.
从锡铁山铅锌矿床小块体重样品原始测定数据入手,运用数学地质中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本矿床的小块体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矿床储量计算提供了科学参数。利用回归方程法计算小块体重进而可以推广到所有贱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中。  相似文献   
115.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16.
Centrifuge Modeling of Rock Slopes Susceptible to Block Toppl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entrifuge tests that were aimed at validating the Goodman-Bray method for rock slope toppling analysis. The Goodman-Bray method was extended by the authors to accommodate non-persistent basal planes of rock columns. Two gypsum column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anchors we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failure modes. Measured critical centrifuge accelerat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A background of the toppling slope failure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instigated the need for the centrifuge study. The centrifuge model tests used an artificial rock. The observed failure mode did not follow a straight failure plane as proposed by Goodman and Bray. The failures revealed a bi-planar slip surface with a deep-seated portion near the toe of the slope. The outcomes of the centrifuge tests illustrated the need to search for 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 when performing a toppling analysis. The search technique is similar to that usually performed in a conventional sliding analysis.  相似文献   
117.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8.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1年GPS观测数据以及"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青藏块体东北缘GPS网1999,2001,2003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GAM IT/GLOBK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密解算,获得了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相对于鼎新基准站以及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结合板块构造以及大地动力学理论,对青藏块体进行了块体的划分,分析了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1)GPS技术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是可行的;(2)1999-2001年期间,祁连-海原断裂带GPS运动位移与地质结果十分吻合;(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以50 mm/a的速度向北推进是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动力;(4)甘青块体西部子块体以北东向挤压运动为主;东部子块体主要表现为以海原断裂带为北边界的顺时针旋转为主;(5)鄂尔多斯块体存在逆时针旋转运动,其旋转速度在块体西南侧的六盘山断裂带一带最大,向北至块体西北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9.
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999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资料,挑选符合剪切波窗口条件的记录,得到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区23°N~29°N,116°E~120°E)10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W109.4°±42.6°,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5±1.5(ms/km),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对应该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 闽东台站NW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W向的水平主压应力和NW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 两个闽西台站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 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位于海边或岛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为离散,主要是受到不规则表面地形和断裂交汇的影响. 慢剪切波延迟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沿海地区慢剪切波延迟时间变化较大,而内陆地区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20.
一种减少块效应的自适应后处理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基于块变换的图像编码技术尤其在甚低速率视频编码技术中,块斑严重影响图像的主观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且效果比较明显的消除块效应的自适应后处理技术。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提高图像的客观峰值信噪比和主观视觉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