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772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1—2016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高亚洲区域发展了大尺度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的遥感提取方法,并对其2001—2016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取方法首先对逐日的MODIS积雪覆盖率产品进行去云处理,获得积雪覆盖日数(SCD)数据集;并用冰川年物质平衡观测数据、融雪末期Landsat数据对提取终年积雪的MODIS SCD阈值进行率定;最后以MODIS SCD提取的终年积雪面积结合地形“面积—高程”曲线实现大尺度融雪末期雪线高度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① 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较强,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并因受山体效应的影响,雪线高度由高海拔地区向四周呈环形逐渐降低的特点。② 高亚洲2001—2016年融雪末期雪线高度总体上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744个30 km的监测格网中,24.2%的格网雪线高度呈显著增加,而仅0.9%的格网呈显著下降。除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外,其他地区雪线高度均表现为升高趋势,显著上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喜马拉雅中东部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其中以东喜马拉雅升高最为显著(8.52 m yr -1)。③ 夏季气温是影响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64,P < 0.01)。  相似文献   
162.
红海榄人工幼苗藤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广西珍珠港人工红海榄幼苗叶片上藤壶分布的特征。结果显示,在一年生幼苗叶片上藤壶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分布型因海水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高潮盐度Sh<20.21的海水区域内,藤壶趋向于随机分布,反之则表现为聚集分布。大约在分点潮高潮位以下,平均每日潮水浸淹时间超过5.6h的潮滩上藤壶的危害明显加再,影响了红海榄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3.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 L agrange观测 ,发现在渤海底层 Lagrange余流只有几 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 ,在辽东湾有 1个逆时针的环流 ,在渤海湾有 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 ,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 (代表了物质输运 )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 ,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道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根源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4.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5.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海水和天然饵料,采用无泥砂采苗方法,在天津沿海首次成功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幼虫初始壳长93.8μm,壳长平均日增长8.3μm,成活率41.0%;第15-23 d为变态期,壳长平均日增长12.9μm,变态率47.8%;变态后至第55 d,壳长平均日增长33.2μm,成活率76.0%。本次育苗试验充分利用天津沿海水质条件与环境特点,改进育苗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了适于天津海区的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工艺,共得到双水管稚贝约1 800万枚。  相似文献   
166.
Development of fouling communities on vertical structures in the Baltic Sea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The pillars of the bridge connecting the Island of Öland with the Swedish mainland were rebuilt between 1990 and 2000. The renovation produced pristine vertical concrete substrates, which became submerged in known years and seasons. The fouling communities on the pillars were examined in 2001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could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either orderly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r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settlement of benthic organisms. As well, the communities on the pillars were compared to communities on the vertical surfaces of boulders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annual species composition is the final stage in the succession on the observed, vertical constructions. The few perennial species add to the variation between pillars as they increase in biomass (Polysiphonia fucoides) or become out-competed (Balanus improvisus). Also, observed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biomass of these perennial species indicated that the time of year free space becomes available might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future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illar and boulder communities showed that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s were not surrogates for the natural hard substrate: pillar communities differed in that they lacked most perennial algal species and had a high biomass of B. improvisus.  相似文献   
167.
于定勇  李龙 《海洋工程》2017,35(1):105-111
为研究人工岛尺度变化和波浪方向分布对人工岛绕射波浪的影响,基于MIKE21-BW模型应用数值方法模拟人工岛波浪绕射过程。数值结果与Briggs等的物理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规则波条件时,圆形人工岛绕射波浪的数值结果与线性波浪绕射理论解基本一致;采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了6种尺度的圆形人工岛、单向不规则波和9种方向分布θ_(max)、4种谱峰周期条件时绕射波浪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圆形人工岛绕射系数随着尺度的增加,掩护区绕射系数随之减小;θ_(max)在10°~45°范围内,随着θmax的增大,绕射系数随之增大,θ_(max)在45°~75°内绕射系数变化较小;随着谱峰周期的增加,绕射系数随之增大。研究成果既为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了基础,也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8.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仁杰  方琦 《台湾海峡》2007,26(1):121-128
2005年5月21日至7月6日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采集文昌鱼亲体6批共计550余尾,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7月16日和17日夜间,培育的亲体自然排放精卵并受精,共获得受精卵125万粒.受精卵孵化获得浮游幼体115万尾,孵化率达92.0%.孵化的幼体经25d较高密度人工培育,获得99.2万尾体长0.31~0.72cm的文昌鱼苗及未成苗浮游幼体;分苗疏养后,又经28d继续培育,存活的幼体几乎全部潜入沙层中,最终获得体长0.55~1.30cm的厦门文昌鱼潜沙苗23.2万尾,其53d育苗成活率达20.7%.这是国内外首次人工培育获得成批量的文昌鱼增养殖苗种.进而于2005年11月6日向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国内外首次的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69.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点幼虫;25.O~20.0℃,投附着基、13天左右稚贝壳长达到600μm时,可以出池到室外进行中间育成。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解近年的人工填海工程主要包括南海明珠项目、葫芦岛、秀英港扩建工程等人工填海工程对海口湾冲淤变化的影响,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人工填海前后潮流场、波浪场及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人工填海后,综合各条件下的冲淤情况,海口湾受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大部分区域处于淤积状态,年淤积量预测值为0.1~1.0m;白沙角等局部区域处于侵蚀状态,年冲刷量预测值为0.1~0.3m;受海口湾人工填海工程的影响,秀英港航道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对通航条件改善有利,需加强航道的水深监测和定时的清淤工作;在南海明珠人工岛南侧波影区泥沙堆积会形成向海的舌状的突出体,其两侧海岸形成侵蚀后退带,需人工补沙等措施以保证岸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