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277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406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new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pile with high strai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heavy hammer or a small type of rocket is used to strike the pile top and the detectors are used to record vibration graphs. An expression of higher degree of strain (deformation force) is introduced. It is testified theoretically that the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cannot be obtained by simple integral acceleration and differential velocity when long displacement and high strain exist, namely when the pile phase generates a whole slip relative to the soil body. That is to say that there are non-linear relations between them. It is educed accordingly that the force P and displacement 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amplitude of wave train and (dynamic) P-S curve is drew so as to determine the yield points. Further,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pile is discussed. A static load test is utilized to check the result of dynamic test and determine the correlative constants of dynamic-static P(Q)-S curve. Foundation item: Key projects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of Yunnan Province (documented Yunnan district [2002]54-02-02) and Geophysical Society of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72.
使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问高质量资料和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的突变及爆发过程。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切变也发生相应的突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地形的陆面加热作用在其东侧激发的气旋性环流对于孟加拉湾槽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先于印度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73.
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对临汾市2004年6月16日局地降雹的天气背景、形势演变、层结稳定度、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以往冰雹预报经验对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分析发现,这次降雹过程属典型的西北冷涡影响型,此类型降雹相对于西北气流型和西风槽型降雹具有其自身特征;从多普勒速度图上,可分析出降雹过程中飑线前后较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4.
北京地区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红喜  李秀连  石步鸠 《气象》2004,30(2):12-16
通过对 2 0 0 0年 4月 6日和 4月 9日北京地区两次沙尘 (暴 )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认为 :蒙古气旋型和不伴有气旋的西北槽型所造成的北京沙尘天气的严重程度不同 ;沙源地区中低层较强上升运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当地沙尘垂直输送到空中 ,然后在70 0hPa较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卷起的沙尘水平输送到下游地区 ;不稳定层结又加强了沙尘天气 ;沙尘暴区上空z 螺旋度分布的特征是高层为负值 ,低层为正值 ,对流层中低层螺旋度正的大值区与卫星云图显示的沙尘暴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沙尘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
刘建宏 《西北地质》2004,37(3):73-76
针对南泥湾油田特点。确定适合本区地质及油藏工程特点的工业油流标准,提高该类油田储量的计算精度。应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结果显示.南泥湾这类必须经过压裂改造的特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仍然按照双曲线递减规律;工业油流标准的确定,需要准确把握单井平均总投资、原油利润、收回单井总投资的单井产量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工业油流标准更能满足生产需要,对储量计算、滚动开发建产、管理者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发育自由生长层,表明{210}面是F面,其生长机理受二维成核层生长所制约。除简单的五角十二面体外,其他形态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也发育有自由生长层。{210}面上的正条纹有些是由{100}面上生长层的边缘台阶在{210}面上叠堆形成,另一些正条纹则是{210}面上生长层边缘台阶堆叠的产物。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花样研究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由30~50nm大小的核团经自动定向附生作用形成,每个核团不是单晶体,而是由许多早先在溶液中形成的小微晶聚合而成。这些特征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在溶液过饱和度极高和温度梯度小的理想环境中形成,它的形成与杂质无关。PBC理论和唐纳-哈克定律能较好地解释自然界中黄铁矿晶体{100}面上普遍发育自由生长层、而{210}面上自由生长层极为罕见的原因。除日本释迦内矿区黑矿之上的浮岩凝灰岩中产生出负条纹黄铁矿晶体外,在石英脉型金矿床中也有负条纹黄铁矿晶体产出。  相似文献   
77.
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塌陷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深圳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开挖中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及由此引起的地表塌陷是地铁安全施工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对施工安全、进度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深圳地铁Ⅰ期工程土建施工中全线部分暗挖标段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地表塌陷工程实践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特别着重对连续2次出现地表塌陷的3A标暗挖隧道研究,从隧道上覆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地层变形监测分析及施工工艺原因3方面阐述了地表塌陷的原因。明确提出剪切破坏线和失水空洞区的概念,确定出引发地表塌陷的主导因素为施工工艺原因。建议针对该类地层条件,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适当调整预加固参数.加强隧道结构和地表的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人员做到准确了解施工现场动态,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参数,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分析结果对深圳地铁Ⅱ期工程施工及类似地层条件地下工程施工提供科学预测、预防地表塌陷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达到地铁隧道施工中经济效益与安全施工的统一。  相似文献   
78.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三峡河段主要的古洪水记录有:1)三峡深槽的蚀积变化;2)长江阶地粗粒沉积;3)长江的泛滥沉积;4)长江的古洪水平流沉积。不同时间跨度不同类型古洪水记录的精度有较大的差别。古洪水记录显示,晚更新世晚期的40~30kaB.P.,长江上游大洪水比30kaB.P.以来的长江上游大洪水大得多;全新世以来,以3983aB.P.前后的大洪水为相对最大;公元1870年大洪水为3000aB.P.以来最大洪水;近百年来的实测洪水以公元1981年洪水为最大。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1983年12月28日、2002年12月26日百色市两次异常降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冬季孟加拉湾槽的发展东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孟加拉湾槽前暖湿气流强盛,这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低空冷空气堆(冷锋)上发生强烈的系统性上升运动,从而导致百色市及其邻近地区出现异常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80.
Taking continuous spatiotemporal in situ measurements with multi‐probes in fast‐flowing waters/rivers can be problematic because the sensors may be damaged by high shear forces and flotsam. To protect the multi‐probe and to enable easy access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calibration of the sensors, a special multi‐probe holder fixed in a hydrographic slot was developed. The validation of the probe system revealed a “memory effect” at short time scales (< 10 s) within sharp gradients caused by the overflow container of the multi‐probe rack keeping the sensors submerged in the sample water. Continuously recorded data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pH,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saturation, as well as in vivo fluorescence of chlorophyll‐a) from a research cruise on board the RV ALBIS along the river Elbe (river km 309) and entering the river Saale are presented. This river stretch upstream of the city of Magdeburg to the mouth of the Saale tributary was found to have a complex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the long mixing process of water from the river Saale and the river El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