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2834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锥状斯氏藻间的营养竞争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与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 (Stein) Loeblich Ⅲ)共培养时二者的生长情况,以及二者之间营养盐NO-3、PO3-4竞争的情况.结果显示,两者共培养时,由于龙须菜的影响,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下降,且受抑制程度随龙须菜起始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而锥状斯氏藻对于龙须菜的生长不构成明显的影响.当龙须菜起始密度较低时(0.2、0.1gFW/L),共培养组微藻细胞密度的下降是因为水体中NO-3的耗尽;当龙须菜起始密度较高时(0.5gFW/L),共培养组微藻细胞密度的下降可能是因为龙须菜与微藻之间的“互荫效应”,或者龙须菜能够分泌出足够浓度的克生物质所致.龙须菜可作为有效吸收营养盐的大型海藻,用以降低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及有害赤潮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2.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志江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2,11(3):238-243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波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以及成熟精子的形态结构。观察到精细胞核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线粒体演变过程。尤其是精细胞变态过程中顶体的形成和中心体的移动。精子为典型的初生型。本文还讨论了双壳类成熟精子核型变化的种属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张剑 《江苏地质》2008,32(1):64-69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就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目前现状,从规范文件、招标机构、管理工具、管理经验、干扰因素、风险评价、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借以提高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今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5.
生态水文研究前沿问题及生态水文观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7年Ingram HAP提出生态水文学概念以来,生态水文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7年,“生态水文学与环境可持续性”已成为UNESCO/IHP第7阶段计划的主题之一。回顾了生态水文学概念的变迁,综述了有关术语及其科学内涵,简要分析了水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水文过程与生命过程耦合、绿水及其生态作用等方面关注的科学问题及其观测研究进展;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6.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7.
Central Fujian Rift is another new and important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Pb-Z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etic bel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aterial 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period of Meixian-type Pb-Zn-Ag deposits, S and Pb isotope analysis and isotope geochronology of ores and wall rocks for five major deposits ar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sulfur isotope from sulfide ore vary slightly in different deposits and the mean value is close to zero with the 834S ranging from -3.5‰ to +5.6‰ averaging at +2.0‰,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ulfur might originate from magma or possibly erupted directly from volcano or was leached from ore-hosted volcanic rock. The lead from ores in most deposits displays radioactive genesis character (206pb/204pb〉18.140, 207Pb/204pb〉15.584, 208pb/204pb〉38.569) and lead isotope values of or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wall rock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lead was likely leached from the ore-hosted volcanic rocks. Based on isotope data, two significant Pb-Zn metallogenesis are delineated, which are Mid- and Late-Proterozoic sedimentary exhalative metailogenesis (The single zircon U-Pb, Sm-Nd isochronal and Ar-Ar dating ages of ore- hosted wall rocks are calculated to be among 933-1788 Ma.) and Yanshanian magmatic hydrothermal superimposed and alternated metallogenesis (intrusive SHRIMP zircon U-Pb and Rb-Sr isochronal ages between 127-154 Ma).  相似文献   
28.
刘可思 《福建地质》2008,27(4):345-351
宁德禅地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夹层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缓倾角似层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在时空上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相关,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9.
排庭金矿是贵州三都——丹寨锑、汞、金成矿带上,继苗龙锑-金矿、宏发厂汞-金矿后首次发现的产于中下寒武统独立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其矿体受断裂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矿床规模为中型。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过渡带寻找寒武纪地层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北达巴特斑岩铜钼矿产于华力西期流纹斑岩中,矿体呈脉状,铜矿体地表为氧化物,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深部的流纹斑岩中,其矿化作用呈上铜下钼的双层矿化结构模式,矿化为细脉浸染状。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