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提取江蓠琼脂新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江蓠琼脂新工艺条件的研究李来好,陈培基,王道公,吴燕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加工研究室)摘要采用"高温稀碱法"提取江蓠琼脂,系统地研究了江蓠的碱处理、漂白和提胶的新工艺条件。其主要特点是:(1)在碱处理中,添加了蒽衍生物,使琼脂的...  相似文献   
42.
节旋藻(螺旋藻)高分子量DNA的两种制备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DNA的简便高效制备方法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开展其它各项研究的基础。首次报道了针对节旋藻的结构和组成特性而建立的制备节旋藻高分子量DNA的两种方法。其中第一个方法是常规方法,可大量提取纯度较高、分子量达50kb的节旋藻DNA,可用于构建节旋藻质粒库、Southern杂交和PCR操作等;第2种方法是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制备的DNA片段达数百kb,可用于构建节旋藻噬菌体库、粘粒库、BAC库等,从而为构建节旋藻物理图谱,定位克隆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卡拉胶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卡拉胶的类型、命名、卡拉胶结构特征及卡拉胶在藻体中的存在情况,介绍了卡拉胶的一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4.
采用高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血清、肌肉、鳃、心脏、肝胰腺、精巢和精子等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2种底物(乳酸钠和α-羟基丁酸钠)进行了特异性反应,并对其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钠为底物时,中华绒螯蟹的肌肉、鳃、血清和心脏有2条谱带,而精巢和精子有3条谱带,但在肝胰腺中未发现谱带;以α-羟基丁酸钠为底物时,只在血清、精巢和精子发现有1条谱带。从而说明,中华绒螯蟹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精子存在特异性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45.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壳聚糖分子量 ,以葡聚糖为标准品 ,用 2种不同的凝胶柱 (PLaquagel- OH柱和 TSK G4 0 0 0 PWXL柱 )测定 4种样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并经过普适标定。比较结果发现 :PL aquagel- OH柱效果稍好于 TSK G4 0 0 0 PWXL柱。两柱所得重均分子量平均偏差为 0 .17%~ 3.38% ,数均分子量的平均偏差为 0 .90 %~ 3.5 7% ,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 1.34~ 1.5 4。  相似文献   
46.
针对渤海油田老区块增油控水的现状,提出在海上油田使用无机硅酸凝胶SC-1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体系的封堵效率可以达到89%以上,其封堵稳定性与渗透率有关,在渗透率为7.95μm^2时,经过23 PV水冲刷后,封堵效率仍然可以达到99.24%,但是在渗透率为0.152μm^2时,经过22 PV水冲刷后,封堵效率仅为4.13%。在平面非均质并联管实验中,该体系能够高效封堵高渗水层,改善纵向矛盾,提高高、低渗层的采收率,分别为4.92%和6.45%。结合无机凝胶的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此凝胶体系在海上油田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针对目前大洋钻探钻遇破碎带硬岩地层复杂情况,在总结国内外破碎带地层钻探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与对策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施工中经常遇到的破碎带地层特点,提出了应用化学凝胶技术解决破碎带地层井下复杂问题的新思路。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层温度的化学凝胶体系基本配方,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了最佳体系配方,形成一套完善的适合深海钻探用高温树脂凝胶护壁作业规程。  相似文献   
48.
To explor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 deep artificial lake(Songhua Lake,China),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even sites.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analysis of the PCR-amplified 16 S and 18 S r RNA genes and specif ic bands were sequence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DGGE profiles revealed that all of the samples grouped into two distinct clusters,in accordance with sampling site; while in each cluster,the divergence of sub-clusters correlated with sampling depth. Seque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dominant DGGE bands revealed that most sequenced phylotypes(84%) exhibited ≥97% similarity to the closest sequences in Gen Bank,and were affiliated with ten common freshwater plankton phyl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yanobacteria,Bacillariophyta,Pyrrophyta,Cryptophyta,Ciliophora,Stramenopiles,and R otifera). Several of these groups are also found worldwide,indicating the cosmopolitan distribution of the phylotyp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GGE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RD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total nitrogen,nitrate,nitrite,ammonia,and CODM n concentrations,and water temperatur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plankto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49.
海洋动物粪土是南极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粪土层细菌群落对南极苔原碳、氮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南极海洋动物粪土层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却鲜有报道。本文采集了东南极四个企鹅、海豹粪土剖面样品,通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土壤呼吸和DNA浓度测定以及16 S r DNA-DGGE分析,探讨了粪土层中细菌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熵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而代谢熵增加,表明随深度增加,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细菌丰度和酶分泌量减小,需更多有机碳进行能量代谢。土壤DNA浓度与pH、含水率、TOC、TN、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以及酶活性呈高度正相关,表明这些因子对粪土层中细菌种群的丰度有重要影响。DGGE图谱分析证实:东南极海洋动物粪土中含丰富的细菌群落结构,随深度增加泳道带型数量和亮度递减,表明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递减。聚类分析表明:四个剖面随深度泳道带型差异明显,细菌遗传相似性为46%,企鹅、海豹粪土细菌群落差异性尤为明显;发现四个粪土剖面中,细菌丰度与企鹅、海豹粪的相对含量呈协调一致性变化,且表层5cm粪土层细菌丰度最高,表明东南极企鹅和海豹排泄物对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钛酸锶的掺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 ,以 Co(AC) 2 、Zn(AC) 2 、Mg(AC) 2 、Ca(AC) 2 、Y2 O3、L a2 O3为掺杂物 ,对 Sr Ti O3进行了掺杂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以醋酸盐为掺杂物所制得的样品 ,分散开的颗粒近似呈球形 ,粒径约为5 0 nm ,主相是 Sr Ti O3;以氧化钇为掺杂物所制得的样品 ,颗粒明显呈六边形 ,粒径约为 2 5 0 nm。各样品的阻温曲线显示 ,室温电阻率可达 10 6 欧姆·厘米。各样品的表征都是基于 XRD分析、TEM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