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3篇
  免费   1763篇
  国内免费   1952篇
测绘学   260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8070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683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浅地层结构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201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将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地层岩性划分进行对比,标定了标准反射界面,通过对浅地层剖面各反射波组、内部反射结构的追踪、对比分析以及测线间的闭合检查,划分出5个主要反射界面和4个声学地层单元,揭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特征。对拟建跨海通道路线选区典型探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42.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公路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公路工程地质资料,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料,需进行工程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系统建设以山东省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程地质资料数据特点,基于ArcGIS Engine为开发平台,采用VB.net语言,结合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工程地质信息的空间与属性查询管理、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的自动生成、土石方量的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电子沙盘虚拟观测等功能,为工程地质资料管理和拟建公路设计提供综合性服务。  相似文献   
943.
基于SaaS的区域非职业体育赛事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软件架构模式相比,云计算具有综合成本较低、部署快速、规模调整灵活等优势,针对区域非职业体育赛事在信息采集、组织管理、赛果处理与发布等赛事运营、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平台构建的可行性、架构与功能等方面,讨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aaS模式的非职业体育赛事云服务平台,最后从使用效益等方面总结该平台对于提升区域非职业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所取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4.
???????·?????CRUST1.0???????????1D?????????????????????????????????????????????????????й???????????????????й???????????????????????????????????????????????????????????????????????????????????????????????????£????ж????????????????????????????????????????????????????????????????????????????о???????й??????????????????????????????????????й????????????????????????????????????????  相似文献   
945.
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鄢全树  石学法 《海洋学报》2014,36(5):107-123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的无震脊或海山链,且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均存在靠近俯冲带的海岭。除小安德列斯弧外的巴拉克达脊和蒂勃朗脊起源自转换断层外,一般认为它们由与板块构造动力学迥异的地幔柱动力学所形成的。在板块汇聚边缘处,与扩张脊处所形成的正常洋壳一起,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于陆缘弧或洋内弧之下,其对弧及弧后地区的地质效应(构造、地貌、地震以及岩浆作用等)有别于正常洋壳俯冲。无震脊或海山链的俯冲通常造成俯冲带地区的上驮板块的局部异常抬升、俯冲剥蚀作用效应的加强、海沟的向陆迁移以及地震强度的增加。同时,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时,其携带的具富集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不仅影响着地幔地球化学,也对弧及弧后火山熔岩化学产生明显影响,并对超俯冲地区的热液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有关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的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黄岩海山链俯冲对吕宋岛弧的可能影响、印度洋无震脊俯冲对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的影响,有我国学者参与的IODP344航次的研究对象——科科斯脊俯冲对哥斯达黎加地震成因的效应以及位于西太平洋地区靠近俯冲带的一些无震脊等。  相似文献   
946.
地质雷达在海岛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正朝着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范围更广、解释更准确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海岛的开发与海岛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岛工程勘查与工程质量评估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评估等工作越来越多。本文章结合地质雷达探测的优势,分析了海岛开发和地质调查中的研究内容,结合海岛上的滑坡监测、浅层断裂等地质灾害勘探实例,论述了地质雷达在海岛工程与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7.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分为单站极端事件和区域性极端事件。本文回顾了极端事件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单站极端温度、极端降水和干旱事件的观测研究及相关指数,进而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区域性极端事件研究做了简要回顾,最后还回顾了极端事件气候预测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和预测业务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指出: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方面中国的业务产品较丰富,并率先开展了针对区域性极端事件的监测业务,但在产品表现形式上缺乏统一组织,特别是英文产品表现力严重不足;在极端事件气候预测方面,国家气候中心发展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基于物理统计的BP-CCA和OSR的干旱预测方法,另一个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DERF)的高温预测方法。最后,对极端事件监测和预测业务发展及相关科学问题给出展望,指出应根据极端事件的业务需求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业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48.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progressing climate change are alarming. Some adverse consequences are now unavoidable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are increasingly needful. This poses enormous challenges for emerging megacities in the Global South, which barely manage in current weather condi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Fuzzy Cognitive Mapping as a new tool for structured, semi-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measures.Fuzzy Cognitive Mapping is used to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sensitivities to heatwaves and rainstorms across socio-economic groups and for the ranking of useful adaptation options, based on 188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the impacts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Hyderabad, India. The results of this multi-stakeholder assessment indicate that rainstorms affect low-income residents more than heatwaves, 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medium-income respondents. The latter are also less seriously affected by extreme weather in general. Profession, though, not income determines the kind of impact that people feel most affect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like age and gender do not significantly explain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but religion does. This is because, in Hyderabad, Muslims live in the older, less serviced and more affected parts of the city. However, semi-quantitative scenario analyses suggest that,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many parts of the cit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exposed to the effects of extreme weather. Planned investments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will be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preventive adaptation measur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at least maintain the current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Investments in the health infrastructure appear to b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impact of heatwaves and investments in the traffic infrastructu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impact of rainstorms. However, looking at heat and rain events together—which is realistic as they are both projected to increase and often occur in the same year—reveals that investments in 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have greatest potential to reduce impacts across all localities and on all social groups, particularly the lower-income classes. This is because first-order impacts caused by inadequate water infrastructure often give rise to second- or third-order impacts. Addressing the root caus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break cause-and-effect chains and prevent proliferation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Similar studies are suggested in other cities in order to support adaptation mainstreaming in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s. Fuzzy Cognitive Mapping proved a useful, semi-quantitative tool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949.
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爆发频率高,多年来崩滑坡、泥石流等高危险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地质灾害及时预警一直是我国在应急方面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北斗、GP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组网,GNSS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提供时空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数据实时性、设备低功耗、搭建便捷化等特性,成为解决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理想技术手段。本文利用BDS+GPS+GLONASS时空信息数据,构建了面向地质灾害监测的中长基线毫米级精度的崩滑坡监测解算方法,确定了双差观测的载波相位解算模型。最后在重庆新浦区域展开试验应用,实现了基于高精度时空信息的毫米级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为预计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50.
陕西关中盆地做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核心支撑区,而水资源紧缺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盆地内主要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现状及供水结构变化,系统地分析盆地内的地下水不合理开采所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地裂缝、地面沉降、渍水及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