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2087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城市地下供水管破损漏水检测,一般使用听音工具和设备来进行,这种需要漏水点传出声音的检测方式,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无需利用声音,而是通过供水管漏水造成地层电性变化这一特征,使用小极距高密度电法查明管道漏水点位置。该检测方式不仅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查明的供水管漏水问题,而且拓展了小极距高密度电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2.
中国南方古生界有利暗色页岩发育,但现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南方暗色页岩与碳酸盐岩间互发育,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复杂的碳酸盐岩地质问题。文章从国外勘探经验及近年来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实践中总结并详细分析了碳酸盐岩发育对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控制的5大问题:(1)地表或近地表岩溶地质问题对开采的影响;(2)页岩目的层顶底板及其内部碳酸盐岩层对成藏和开采的影响;(3)页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含量对开采压裂的影响;(4)页岩层中天然裂缝被方解石充填对成藏的影响问题;(5)常规碳酸盐岩储层与非常规页岩共同成藏问题。建议在南方古生界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把碳酸盐岩本身储集成藏和碳酸盐岩对页岩气成藏、开采、钻井施工等的影响综合考虑,以总含油气系统的思路,综合选井,以促进南方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3.
地质雷达电磁干扰分析及在隧洞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地质雷达用于千岛湖配水工程某隧洞岩溶探测,分析了倾斜状电磁干扰异常与溶洞雷达异常差异,通过雷达剖面及疑似异常区单道时间-频率谱的分析,推断了隧底岩溶的性质及空间分布特征,含水溶洞在雷达剖面反映为同相轴错断,强振幅及能量高衰减的特性,高频干扰波振幅幅值较异常区小且能量不满足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的规律,雷达成果为隧洞安全施工提供了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溶洞规模预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岩溶地区的溶洞发育规模受地质构造、地区岩性、地下水动力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征。通过对岩溶区溶洞的赋存规律研究,确定影响溶洞发育规模的控制因素进行定量处理,收集已探明溶洞的样本数据。为克服已有研究对溶洞发育规模定性描述的模糊性,文章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自组织、自适应特性对数据样本的非线性关系揭示的能力,实现对溶洞发育规模的预测,并基于MATLAB实现BP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训练、预测,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溶洞规模预测的精度高、收敛性能好。   相似文献   
95.
华蓥山中段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小兵  罗声  许模  刘宏 《中国岩溶》2018,37(4):527-534
四川华蓥山中段地区水流失比较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持续恶化,不但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现场收集的资料,总结出华蓥山中段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流失情况:该区每年流失的水资源量约为0.914 4亿m3,且华蓥山褶皱西翼水流失总量大于东翼,而西翼北端是区内水流失量最严重的区域,其水资源量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气候、社会发展及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96.
以贵州北部一茶叶园区80个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Hg、As、Cd、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在MATLAB中应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探究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Ⅰ类与Ⅱ类样品比例为33∶7,土壤环境质量大多数为I类;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的相同率分别达到82.5%和80.0%,并分析结果有差异的样品,发现支持向量机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说明该模型适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8,37(4):617-623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岩溶地质特征,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物探手段。文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莱芜市泉河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反演分析,推断了该地区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该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张正雄 《探矿工程》2021,48(7):121-125
帷幕灌浆是坝基防渗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而岩溶地区因其岩溶发育致使岩溶裂隙和通道纵横交错,且难以获取其规律性,灌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浆量偏高的现象。为了能够既有效控制帷幕灌浆成本,又确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手段,对高注浆量的情况进行重点控制和改进。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岩溶坝基帷幕灌浆中突出的高注浆量现象,通过有针对性地从技术措施和控制手段等方面的综合探索与应用,最终达到了坝基防渗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帷幕灌浆的时间,有效控制了高材料消耗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为类似项目的帷幕灌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溶洞塌陷是一种特殊的岩溶型储集体,塌陷作用导致早期洞穴的坍塌、围岩多类型的角砾岩化以及孔隙结构在一定范围上的改造等。通过钻井、岩心、常规测井、FMI 成像测井等技术手段来识别和再现了塌陷体裂纹角砾岩、镶嵌角砾岩、混杂角砾岩和溶洞及其沉积充填物等独特的响应特征。展示了岩溶塌陷体及其上覆地层地震同相轴“下凹”和伴随“串珠”状—杂乱反射的地震结构特征。依据塌陷几何结构的生长指数(EI)、垂向海拔变化(ΔZ)以及宽度(W)等参数定量评价,指出塌陷形成具有多期次性,在下巴楚泥岩段达到峰值。通过实例剖面分析,将塌陷体分为3种类型:(1)早期(表生岩溶期)溶蚀塌陷,常发育多层洞穴垮塌,塌陷带内角砾岩发育,构成了灰岩和混杂角砾与泥质支撑的混杂角砾复杂岩性组合,储集体上下整体连通,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2)中期(早石炭世)负载塌陷,属于埋藏后塌陷,储集体由缝隙、裂纹角砾岩、镶嵌杂乱角砾岩、富碎屑基质支撑的杂乱角砾岩和洞穴沉积的石英砂岩组成,存在未充填的残余洞穴储集空间;(3)晚期(海西晚期)断控塌陷,海西晚期构造导致的埋藏后的古溶洞塌陷,形成新的“缝隙、镶嵌角砾岩、杂乱角砾和原始溶洞”的塌陷结构,储集性能较好。原始洞穴层、塌陷时间和主控因素三者的相互组合导致了古洞穴塌陷的复杂储集体结构。分析认为负载塌陷和断控塌陷发育有效的储集空间,可作为油气开发有利的潜力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