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6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2096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581篇
地质学   6334篇
海洋学   1037篇
天文学   318篇
综合类   440篇
自然地理   5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An overview of the Oyashio eco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Oyashio shelf region and the seasonally ice-covered areas north of Hokkaido are highly productive, supporting a wide range of species including marine mammals, seabirds and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the western subarctic Pacific. The fishes include gadids, such as walleye pollock and Pacific cod, and subarctic migratory pelagic fishes such as chum salmon and pink salm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mmer feeding ground for subtropical migrants such as the Japanese sardine, Japanese anchovy, Pacific saury, mackerels, Japanese common squid, whales and seabirds. In recent decades, some components of the Oyashio ecosystem (i.e., phytoplankton, mesozooplankton, gadid fish, and subtropical migrants) have shown changes in species abundance or distribution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the 1976/1977 and 1988/1989 regime shifts. The First Oyashio Intrusion moved northward from the mid-1960s until the late 1970s, when it moved southward until the 1980s, after which it returned to the north again after the mid-1990s.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in spring decreased after the late 1970s, increased after the late 1980s, and remained high during the 1990s. The extent of ice cover in the Sea of Okhostk also decreased during the latest warming in the 1980–1990s but has increased again since the late 1990s. This and other variabilities affect the Oyashio eco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03.
林卫强  李适宇 《海洋学报》2003,25(3):129-137
珠江沿岸城市排污量大,对污染源治理能力十分有限,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或直接排放到珠江口,河口区半封闭的地形及潮水顶托使得污染物不易输送出外海,致使珠江口水质恶化,原有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絮凝-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Xp,对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Xp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达到83.9%,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5.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可分为7种类型,沉积环境主要是陆坡,部分为深海平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火山物质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它们主要来源于北部大陆和南部岛礁等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6.
锯缘青蟹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生化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桂忠  汤鸿 《台湾海峡》1995,14(3):280-283
锯缘青蟹胚胎3种主要生化组成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脂类含量次之,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胚胎发育的结果导致三种主要生化组成含量降低,其中蛋白质减少了39.0%,脂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减少了17.0%、7.7%,说明蛋白是青蟹胚胎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这可能与动物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水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北部湾XI钻孔岩芯中各种沉积相中的重矿物组合分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湖相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物含量高,滨海相沉积物中稳定矿物(钛铁矿、电气石、锆石)特别富集,浅海相沉积物中则出现大量的自生海绿石,由此说明,重矿物组合的研究对阐明沉积相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8.
长江口水域的水系组成和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台湾暖流、气旋型涡旋和32°N附近的上升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长江口水域提供了丰富的磷酸盐,并且均以不同的时间、方式和强度提供磷酸盐。长江口的浅海区南侧有上升流出现,这可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调查数据予以证实。这样,展示了整个长江河口区水域磷酸盐的输送过程,为研究长江河口区磷酸盐的分布成因和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华胃 《台湾海峡》1993,12(2):136-144
台湾海峡重矿物平均分布0.95%,其分布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由北部经台湾浅滩朝粤东方向缓慢递减。碎屑矿物46种,以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片状矿物为主,它们占重矿物含量的67%。据主要重矿物含量将海峡分成8个矿物组合区。碎屑矿物来自海峡两岸基岩,通过河流搬运入海,有部分片状矿物为海峡以北的物质随浙闽沿岸流进入海峡而沉积。其海绿石是台湾西岸、澎湖岛第三系或第四系含海绿石岩层剥蚀后搬运入海沉积而成的。台湾浅滩的残留沉积物为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的河口滨海相沉积物。由于处在开放的海洋环境,至今没有接受现代沉积。残留沉积物中的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等重矿物相对富集,含量高于近源海域,有可能赋存浅海砂矿。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实现现场测量地表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全光纤荧光计的研制。采用荧光光谱测量分析方法 ,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 ,采集了国内外不同的地区原油和成品油共 2 3种 ,用1 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励 ,进行荧光光谱特性测量实验研究。同时 ,对不同浓度的矿物油、水混合液也进行了测量实验 ,得出其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0 5mg/L ;测量了青岛近岸海域表层受油污染海水的含油量为 0 .0 1~ 0 .2 2mg/L ;此外对水中矿物油受激荧光发射原理也作了简述。并对水中矿物油荧光光谱特性、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以及为研制现场测量水中矿物油浓度的全光纤荧光计的可能性作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