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8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462篇
大气科学   483篇
地球物理   1342篇
地质学   1908篇
海洋学   1095篇
天文学   275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66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92.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高放废物处置库天然类比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类比研究中涉及的地球化学问题,包括核素溶解度和化学形态研究、核素迁移速率研究、核素迁移影响因素研究,并总结相关问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94.
Concentrations of some heavy metals and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r, Ga, Ni, Zn, Mo, Cu, Pb, Yb, Y, Nb, Ti, Sr, Ba, Mn, Sc, Co, V, Zr, Fe, Al, W, Se, Bi, Sb, As, Cd in recent mollusk shell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epths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of the Marmara Sea ar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hells is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 Of these, concentrations of 12 elements (As, Bi, Cd, Co, Ga, Mo, Nb, Sb, Se, Sc, W and Yb) are below zero [(0.053-0.79)×10^-6];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elements (Cr, Ni, Pb, V, Y, Zr and Cu) are (1.0-6.0)×10^-6; concentrations of four elements (Ti, Mn, Ba and Zn) are 10- 20×10^-6; and concentrations of five elements (Si, Al, Fe, Mg and Sr) are (47.44-268.11)×10^-6. 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9 elements were studied separately in mollusk shells such as Chamalea gallina (Linn6), Pitar rudis (Poli), Nassarius reticulatus (Linn6), Venerupis senescens (Coocconi),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marck), Mytilaster lineatus (Gemelin in Linne) and Chlamys glabra. It was found that, in mollusk taxonomy, the elements have unique values. In other word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mollusk shells depend mainly on 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ollusks. In various bionomic environments different element distributions of the same spec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each environment.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rganisms are the most active and deterministic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5.
王兵  刘竹梅 《地下水》2008,30(5):67-70
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原理,并通过模型在莱州水资源规划中的实例分析,得到了莱州现状及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水量优化供需计算结果,对莱州市水资源规划提供了依据,体现了计算机模拟优化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6.
97.
GM(1,1)动态模型在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的GM(1,1)动态模型的原理和建立过程,并根据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了99.27%,等级属于Ⅰ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张荷生  尹政  崔振卿 《地质通报》2008,27(3):404-413
根据对地下水的均衡状况、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流场、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错断了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使中心地带的基底与祁连山区相连的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变为导水通道,增大了越流补给量,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关于地下水位上升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在城区范围内实施水平排水工程措施,在急需解决城区地下建筑物降水的地段和城区东北部的重灾区实施垂直管井排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9.
根据GALILEO系统局域完备性概念和网络RTK的基本理论,建立导航系统局域网络完备性监测理论和算法。算法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完备性算法和用户完备性算法,内容包括网络误差模型的建立、插值算法的选择、误差改正数完备性指标的计算、完备性指标的验证和用户保护水平的计算等。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网络RTK技术和完备性监测算法,飞机的平面保护水平和垂直保护水平均小于完备性告警门限值,可以满足飞机Ⅱ类和Ⅲ类精密进近的完备性要求,为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提供完备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