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8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617篇
测绘学   1795篇
大气科学   473篇
地球物理   514篇
地质学   1485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36篇
自然地理   35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中巴卫星遥感资料在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中巴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以新疆国土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调查项目的土地资源遥感调查重点县尉犁县为例,利用2000年4~9月中巴资源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遥感资料在土地调查中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通过将中国区域植被覆盖由理想状况改变为实际状况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了当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显著性检验。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导致我国西北等地区年平均降水减少,导致年平均气温在内陆部分地区升高和在沿海个别地区降低,引起许多地方夏季日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而冬季日平均最低气温则在我国东部部分地区降低的同时在西北地区升高,土壤湿度的变化表现为大范围的降低。研究同时表明,相同的土地变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引起的气候要素变化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3.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124.
鄂豫皖交界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中强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大别山西部,历史中强地震(M≥43/4)主要发生在土地岭-落儿岭及商城-麻城断裂带上,且“互动”和“连动”的特征较为显著。根据这一特征,在研究东大别山区域地质、地壳结构、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可将鄂豫皖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作为秦岭-大别山活动地块中的次级地块的整体活动来看待。该区历史地震活动整体表现为丛集特征,而主要发震断层(土地岭-落儿岭断裂)的历史地震活动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准周期性。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提示,该地块近期发生M≥5.0左右地震的危险性较大,而霍山-六安地区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5.
The Kotoda-Bortan (KB) model (Liu and Kotoda 1998) used for estimating evapotranspiration was modified.The monthly evapotranspiration for various surfaces in the Yangtze Delta (118-123°E,28-33°N)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modified model,and the annual regional average of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1961 to 1998 was obtained using a weighting method.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regional averaged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 has a decreasing trend over the past 40 years;the value dropped by about 24mm from 1961 to 1998.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tendency is due to the change of land surface condition.Compared with the case of 1980,the current proportions of paddy field,farmland and water surface have decreased by 1.353%,4.42% and 2.597% respectively,while the proportions of urban area and non-agriculture land have increased by 3.345%.These changes clearly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the regional averaged evapotranspiration.  相似文献   
126.
127.
张耀存  钱永甫 《气象科学》1997,17(2):125-130
本文首先改进了陆地下垫面特征非均一性的次网格尺度参数化方法,然后利用三维地气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设计一系列值试验,研究了下垫面特征改变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陆地表面特征变化对我国苏南附近地区夏季温度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地下垫面特征非均一作用的次网格尺度参数化方法对于改进数值模拟结果的质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8.
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首先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分布,进而得到较为合理的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9.
集对分析及其在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对分析是处理本确定性问题的理论,认为在一系统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互相联系、影响、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用联系度及其数学表达式统一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实现系统调控的辅助决策。本文应用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剖析了上海地面沉降问题,探讨了社会需求、资源状况、地质环境三者间的制约关系,并以此提出城市地面沉降系统调控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0.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1997,17(3):224-230
从自组织系统思想出发,提出了人地关系的基本特性,通过逻辑斯蒂听数学变换,分析了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混沌特性,进而讨论了人地关系的分形性质。基于混 过程与分形结构的因果关系,指出: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文分形景观乃是人地非线性关系的混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