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质学   12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天然闪锌矿可见光催化降解CCl_4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天然闪锌矿可见光催化还原降解四氯化碳(CCl4)的能力,并系统探讨了光源、闪锌矿用量、电子供体和溶解氧对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体系中CCl4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该光催化反应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可见光下,闪锌矿用量为1g/L,电子供体为甲酸0.5mol/L,溶解氧含量为空气平衡时,经8h光照反应,CCl4降解率达91.48%。通过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提出了天然闪锌矿在改有机体系中可见光催化还原降解CCl4的机理。  相似文献   
92.
林文通  顾炳忠 《矿物学报》1989,9(2):181-182
本文介绍了运用红外光谱测定闪锌矿中硫化铁分子摩尔百分含量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用样量少、简便、迅速,只要测出闪锌矿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频率,根据公式FeS(mol%)=-0.126+2.162(x-309),或作图,就能容易地获得闪锌矿中硫化铁分子摩尔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93.
广西拉么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拉么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李明琴税哲夫聂爱国张杰(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工程系,贵阳550003)关键词黄铜矿闪锌矿矿物学特征铜锌矿床广西拉么广西拉么铜锌矿床位于黔桂边界广西南丹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江南地轴西南缘、南丹河池轴缘凹陷带中。矿床...  相似文献   
94.
闪锌矿中杂质Fe存在形式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闪锌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硫化物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在对闪上矿中杂质Fe存在形式的认识上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不同含Fe量的天然闪锌矿测定并分析了Fe的K边EXAFS谱,同时对低温光吸收谱及穆斯堡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在闪锌矿中主要以六配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5.
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锗的离子半径与锌的离子半径相近,一般认为铅锌矿床中的锗主要与锌发生类质同像赋存于闪锌矿中,但也有证据表明,铅锌矿床中的锗也可富集于方铅矿中。对四川会东大梁子大型铅锌矿床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锗特征X射线面扫描结果表明: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方铅矿中的锗含量明显高于闪锌矿中的锗含量,且锗均匀分布在方铅矿中,没有出现明显高于本底的富集点,初步推测锗在方铅矿中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该结果为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6.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北部,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个赋存于三叠系周冲村组碳酸盐地层中的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目前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探。文章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镜下鉴定,认为矿床中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显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Fe、Mn含量相对较高,Ga、Ge、Cd含量相对较低,该阶段闪锌矿的均一温度为207~236℃,流体盐度w(NaCleq)范围为7.45%~11.81%;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相对贫Fe和Mn,Cd、Ga和Ge含量相对较高,其闪锌矿均一温度为164~189℃,流体盐度w(NaCleq)为0.88%~5.56%。此外,西湾矿床西南部的样品以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为主,而东北部的样品以碳酸盐硫化物阶段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温度从西南(183~240℃)向东北方向呈降低趋势(160~209℃),说明成矿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西湾矿床闪锌...  相似文献   
97.
袁鑫 《地质与勘探》2022,58(3):545-560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新疆和田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铅锌找矿发现之一。该矿床矿石矿物以铅锌碳酸盐为主(菱锌矿和白铅矿),同时还发育有少量的铅锌硫化物矿体,目前对于火烧云矿床的成因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以矿床硫化物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和Mapping分析,揭示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稀散元素)的富集规律和赋存状态,为矿床成因的厘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火烧云铅锌矿床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分布不均一,含量变化较大,以富集Cd、Tl、Ge等稀散元素为特征;Cd、Tl、Ge、Mn、As、Hg等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中,其中,Cu与Ge的含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推测在闪锌矿结晶过程中存在3Zn^(2+)Ge^(4+)+2Cu^(+)的替代机制,而Cd进入闪锌矿的方式可能为Zn^(2+)Cd^(2+),且Cd的异常富集可能与闪锌矿中低Fe含量有关;闪锌矿中微量元素Ga、Ge、Fe、Mn、In的组成特征指示了硫化物矿体形成于低温环境(65~140℃),与MVT型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致。总体上,该矿床中的闪锌矿以富集Cd、Tl、Ge,贫Fe、Mn、In为特征,这与典型的MVT型矿床基本一致,明显区别于SEDEX、VMS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火烧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矿体成因与金顶铅锌矿床类似,属于MVT型矿床。  相似文献   
9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掺Fe和(或)Cd的闪锌矿型Zn S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纯闪锌矿的禁带宽度为2.85 e V;掺Fe浓度为3.125%的闪锌矿禁带宽度为2.58 e V,且Fe的3d和S的3p轨道杂化在禁带中引入了两条杂质能级;随着掺Fe量的增加,杂质能级的宽度和峰高也随之增大;掺Cd闪锌矿的禁带宽度为2.68 e V,并在下价带底引入一条杂质能级;Fe/Cd共掺杂的闪锌矿禁带宽度为2.49 e V,在禁带中出现的两条施主杂质能级可提高闪锌矿的可见光响应及催化能力。计算结果为深入探讨天然闪锌矿的可见光催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
渌井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内一个典型的脉状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渌井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7~281℃(平均值为256℃),对应盐度为3.54%~12.69%(均值为8.39%)。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以富集Fe、Cd、In而贫Mn、Ga、Ge等元素为特征,多属于形成温度偏高的含铁闪锌矿类型。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为-1.9‰~4.4‰,呈塔式分布,均值为1.7‰,位于零值附近,暗示渌井矿床硫化物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可知,渌井矿床应归属于热液脉型铅锌矿床范畴,在成因上与本区深部的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成矿时代可能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00.
天山—北山铅锌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交汇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属资源产地之一。花牛山铅锌矿是天山—北山地区具典型成因意义的铅锌矿床,矿床成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LA-ICP-MS对其闪锌矿微量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以富集Fe、Mn、In、Cd、Cu等元素,贫Ga、Ge、Ni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In、Cd、Cu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Ag、Pb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岩浆热液为主导的矿床(都龙、黄岗梁、孟恩陶勒盖、赤土店)类似,除此之外,闪锌矿Tl元素质量分数以及Cd/Fe和Cd/Mn值均显示岩浆热液属性,在微量元素判别图中样品也落入岩浆热液区域。野外调研发现,矿体底部未见角砾状和网脉状矿体,矿体均发育在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中。结合矿床地质特征、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花牛山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高温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