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盐度为25和30时,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为100%,低盐96hLC50为10.14,高盐为44.36;方斑东风螺存活率随氨氮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0 mg/L时,存活率均为100%;氨氮96 h LC50为253.83 mg/L。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实验中,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和排氨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8.62和0.07 mg/(g·h),耗氧率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为1.84 mg/(g·h)。氨氮实验中,摄食率和排粪率在1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8和10.42 mg/(g·h),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9和0.13 mg/(g·h)。通过能量收支方程发现,随着盐度和氨氮浓度的上...  相似文献   
32.
方斑东风螺肿吻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省文昌县某养殖场患病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吻、肌肉和肝脏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检测和生化鉴定,该病原菌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Ⅰ(Vibrio anguillarum BiovarⅠ)。该病原菌对方斑东风螺的LD50值为1.7×10~6 cfu/g。药敏试验表明派拉西林、罗红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氟哌酸、先锋必、妥布霉素、菌必治、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复达欣、呋喃妥因等12种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原菌敏感。  相似文献   
33.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饥饿120d过程中体内生化组成、能值及消化系统主要消化酶活力的连续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饥饿时间延长, 螺体的水分与灰分含量逐渐上升, 而蛋白质、脂肪及糖原含量和能值均呈下降趋势.胃、肠道与肝胰脏中脂肪酶总活力在饥饿10d时较对照组略有上升, 随后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总活力和蛋白酶总活力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降低.饥饿70d时, 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分别降为对照的70.12%、63.66%、42.79%, 脂肪酶与淀粉酶总活力在70-90d时迅速下降;各酶活力在90-120d均降至较低的水平.结果进一步显示, 幼螺在饥饿前期主要消耗脂肪与糖原供能, 70d后加大对贮备蛋白质的动用量, 而后期 (90-120d)则以利用蛋白质为主;各消化酶活性在饥饿90d前快速下降, 之后呈恒定状态.饥饿时螺体含水量可作为预测其营养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不同的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水温分别为35℃和11℃,适宜水温为14~32℃,最适水温为26~29℃,适温范围内,稚螺的日生长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29℃时达到峰值,为262.5μm/d。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盐度分别为38和11,适宜盐度为14~35,最适盐度为17~29,适宜盐度范围内,低盐海水有利于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盐度对稚螺生长的影响不如温度的影响明显。方斑东风螺稚螺在pH为8.0时,有最高日生长率,为220.4μm/d,pH高于9.0、低于7.0时,日生长率与成活率显著降低。池底铺砂可显著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但对稚螺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泰国选育系TF4~TF6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17和0.708,均高于0.5,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667~12.583、6.334~6.915、0.658~0.672、0.737~0.787和1.837~2.003,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9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0569~0.01324,处于低等分化水平(Fst<0.05)。主坐标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呈现出相似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选育,方斑东风螺选育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结构趋于稳定,仍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36.
2005年5月~8月在雷州市覃斗镇海威水产种苗基地的室内水池进行方斑东风螺亲螺培育.对亲螺不同批次产出的卵囊、卵、及其幼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亲螺产卵批次的增加,亲螺产卵囊数、卵囊含卵数、产卵量逐次减少;卵囊长、宽逐次变小.厚逐次增加,形状由葵花子片状的比例大变为棒状的比例大;幼虫浮游期逐次延长;变态期幼虫壳长逐次变小;各批次之间的变态率逐次降低;卵径、孵化率、出囊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采用复相乳液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明胶溶液为保护液制取微胶囊,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age)进行固定化,制备噬菌体微胶囊。结果显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30 g/L,明胶质量浓度为20 g/L,搅拌速度为600 r/min,时间30 min,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悬液与乙基纤维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3时,所得微胶囊有较好的噬菌体缓释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饲以混有噬菌体微胶囊的饵料,当饵料中噬菌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 g/kg时,与对照组比较,东风螺肠道宿主菌平均减少96%,水体中宿主菌减少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黏附剂按1.5 g/kg的剂量将噬菌体微胶囊黏附于对虾饵料,并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肠道的宿主菌比对照组平均减少86%,水体中宿主菌比对照组减少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胶囊可有效控制宿主弧菌的在养殖体系的浓度,减少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38.
在室内水泥池,利用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和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对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进行了高密度养殖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组日均增重分别为0.031、0.088、0.098 g/d,沙层NH4+-N最高含量w分别为1.3、2.1、3.1 mg/L,H2S最高含量w分别为0.03、0.07、0.14mg/L,各规格组东风螺保持正常生长和活动,成活率92.9%以上;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日均增重分别为:0.023、0.051、0.068 g/d,成活率分别为95.2%、86.7%、84.9%,沙层NH4+-N最高含量w达到13.7mg/L,H2S最高含量w达到0.47 mg/L,沙层底质恶化,东风螺活动异常、不摄食。可见,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成活率、沙层水质控制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铺沙养殖底质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两种东风螺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 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mol/dm3 K+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害作用,但作用12h可取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增加K+诱导变态的稚贝能正常活动和摄食.增加K+诱导的幼虫变态率随幼虫平均壳高的增大而提高.L-多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5.5×10-6~5.5×l0-5mol/dm3时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变态无诱导活性,而多巴胺在10-4mol/dm3时可诱导较12×10-3mol/dm3 K+约少一半的变态率.钾通道阻滞剂TEA对K+诱导两种东风螺幼虫变态无阻抑作用.根据添加KCl诱导幼虫变态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幼虫获得变态能力时的壳高,在台湾东风螺是860.2~1009.8μm,在方斑东风螺是849.6~956.0μm.两种东风螺的浮游幼虫均有变态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40.
调查了三种东风螺的性畸变现象和关联海域的有机锡污染现状,确定分布广泛、性畸变特征明显和畸变变化幅度较大的波部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 habei)为指示种,探讨了以其性畸变现象监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