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岩性地层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堤泛(侧翼)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细小差异识别油水层.在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中,建立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了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带及储层类型,提高和扩大了测井曲线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实践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主体功能区概念内涵、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衔接、区域发展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划实践技术方法中争议较多的问题如划分单元、划分方法与指标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区域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外高盐水入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75~1982,1987~1990年东海海洋调查、1982~1983年上海市海岸带海洋水文调查和1988~1989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资料,分析了高盐水入侵长江口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高盐水入侵边界的多年平均位置与长江水下三角洲的东边界大致一致,入侵长江口外的高盐水主要源于台湾暖水,冬季尚有黄海混合水入侵的迹象。文中还探讨了高盐水的入侵机理,并阐述了高盐水入侵对入海泥沙输移和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程玉明 《吉林地质》2000,19(2):95-99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角度探讨了国内外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和开发规律,总结和揭示了一些具有鲜明指导意义的金矿的发展、扩大和勘查认识。  相似文献   
106.
张俊荣 《地理教学》2000,(12):33-34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材料是结合教材内容。有些是从众多报刊、杂志中筛选出来,有些是课本中安排的阅读材料。有些也可以是课中的某部分等。学生通过阅读。认真思考。可以深化教材的内容。找出难点、疑点与重点。同时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罗伟玲  王艳阳  张恒 《热带地理》2020,40(1):110-118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城市感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了语义提取,将提取结果与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样方密度的功能用地识别结果进行补充校验,根据政策和规划文件建立功能用地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利用信息熵分析广州市功能用地混合程度,以辅助判别主体功能区,最终得到广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将划分结果与《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精准度较高,并能体现广州市空间格局形态,反映主体功能区实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9.
国土空间规划的海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陈培雄  黄杰  王权明 《海洋通报》2020,39(4):408-415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 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 1983 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 4 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剖析现有各类规划政策分区、管制分区和功能分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海洋生态红线为底线,以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为主体,将无居民海岛纳入规划范围,并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海陆分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分区体系。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划定主体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功能+管制”的利用分区,共划分出海洋保护区、海洋发展区和海洋保留3个一级分区以及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海水增养殖区等 12 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110.
高存贵  孟琪 《海岸工程》2006,25(4):55-59
结合青岛市四方区围海造地工程的实例,分析了在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层上水下铺设大型编织布袋作为围堰的主体结构的优点和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