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178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Okamoto (1969)指出,多变量的主成分具有变差最优性、信息损失最小性、相关最忧性和回归最优性等最优性质,因此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种领域。由于主成分可以看作所研究的某个复杂事物的一个概括(肯德尔,1975),并可根据主成分所提供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列顺序分级,因此主成分分析也被遥感界应用于区分不同水质(Klemas et al, 1981)。 本文以渤海湾西北部海河、永定新河河口区的陆地卫星数据作主成分分析,以显示河口区海水不同污染等级。同时以河口区各站位实测的多项有机污染数据作主成分变换,按主成分数值大小,将各站位分为不同污染等级。计算表明,遥感数据显示的不同污染等级的地理分布与实测数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赵由才  王金坑 《台湾海峡》2007,26(3):327-333
水葫芦被收获时,水体中的营养盐也将包含在植物组织中而被去除.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了九龙江流域水葫芦生长数学模型和持续生产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各有关参数:水葫芦生长容量K值为25.6 kg/m2、最大生长速率rmax为0.12d-1;水体中氮和磷的半饱和系数hN和hP值分别为0.2和0.03;水葫芦最低生长温度(mθin)为7℃,最适水温(oθpt)为30℃,最高生长温度(θmax)为40℃.随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水葫芦打捞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区面积6 000m2的水体实施水葫芦打捞策略后,1a所能收获的水葫芦最大产量为9.18×105kg,去除的TP为214.4kg,TN为966.6kg.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由石油裂解产物制成的合成洗涤剂的产量正在飞速增长。1960年到1972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增长了16倍,1984年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而且近年来有更大的增长趋势。一般的洗衣粉约含20%的表面活性物质,其余主要是增净剂(如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显示出的离子特性,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四类。我国生产的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为主,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合成洗涤剂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正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大量洗涤剂排入水体产生泡沫层并消耗溶解氧而引起的水质和底质的恶化;(2)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的急性和慢性的致毒效应;(3)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作用所引起的水环境中污染物界面交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物效应;(4)洗涤剂中的增净剂等成分所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不仅大量生活和工业用洗涤剂随废水进入河口浅海区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而且研究其在河口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然能为河口海域环境特征及污染状况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然而国内尚未见有我国河口海域阴离子洗涤剂含量分布的任何资料。在国外虽然有过这方面工作的某些报道(Ambe, 1973; Gagnon,1983),但以河口水体、底泥及其诸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行为及其环境意义的工作还属罕见。为此,我们研究拟定了简便快速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结合海河口有机污染的调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龙须菜和扁江篱多糖的组成及其抗肿瘤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1985-1987年期间用冷水和热水对采集于青岛的龙须菜和扁江篱的琼胶型多糖进行提取。两海藻的热水提取多糖都通过DEAE-SephadexA50色谱桩用热水和不同浓度NaCl深液前后进行洗脱分级。龙须菜和扁江篱多糖的主要级分分别为0.5mol/L和1.0mol/LNaCl洗脱级分。对各级分做化学分析及IR和^13CNM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龙须菜多糖由琼二糖、琼胶糖前体和6-OCH3-琼二糖组成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河口区磷的转移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2~1993年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总磷的分布和转移受悬浮物含量明显控制。当SPM含量低时,其迁移过程接近理想行为;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体总磷的平均人海通量为1.47×103t/a。其中,溶解态磷为0.43×103t/a,约占29%;颗粒态磷占71%,九龙江水磷的输入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磷的分布,基本上在某一水平上了波动,其入海通量受环境影响很小,可能意味着颗粒磷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南海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中主要含有C_9—C_(30)一元饱和脂肪酸,其中n-十六酸含量占脂肪酸组分的40%以上。单烯和二烯酸的含量较低,缺乏多烯酸及前列腺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二元酸类、4-及5-羰基羧酸,其中后两者是首次在红藻中发现。南海细基江蓠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与南海海域水质较清、光照充足及水温较高等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9810号台风期间厦门近岸海域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10号台风期间及台风解除后一周内,对九龙江口和西海域表层水中总磷(T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颗粒态磷(PP)、颗粒态无机磷(PIP)和颗粒态有机磷(POP)进行了为期9d(10月26日至11月3日)的现场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台风对上述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的影响,认为台风伴随的增水、入海径流量的骤增和底质再悬浮的加剧导致表层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短期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渤海湾南岸废弃后的河口区地段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侵蚀海岸的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征,以及波浪、风暴潮等特征,并对海岸蚀退作用机制作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渤海湾南岸的海岸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滇西沘江流域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流经兰坪金顸铅锌矿区的沘江水体中Pb、Zn、Cd、As的含量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沘江水遭到了Cd污染,底泥已经成为重金属元素的蓄积库,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衡量,Pb、Zn、Cd和舡分别超标3.4倍、15.8倍、106倍和2.6倍。沘江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峰值在矿山附近的下游,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峰值在矿山下游30-50km的地方,矿业活动、水流变缓、pH等水体环境条件的变化都能影响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底泥中的Pb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Zn和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As以残渣态为主。Pb、Cd、Zn三种元素的环境有效态含量比较高,对沘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张涛  张爱民 《现代测绘》2008,31(2):16-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市首级高程控制网的概况,接着重点讨论了跨江水准测量方法的选择,并全面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影响精度的三个因素,结合南京市首级高程控制网全面介绍了数据处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