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5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effect of a potential probiotic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YD13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 culturing ponds was added to sea cucumber basal feed as a probiotic in different doses(0, the control; 1×10^4(YD134), 1×10^6(YD136) and 1×10^8(YD138) CFU g-1 of diet), and administered orally to A. japonicus(initial mean wet weight 5.44 g ± 0.17 g). The sea cucumbers were fed in 20 aquaria, 5 each treatment, for 60 d. At the end of growth trial, 20 sea cucumbers from each treatment were challenged with Vibrio splendidus. A. japonicus in YD134 and YD136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than control(P 〈0.05). Five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including lysozyme,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in coelomic fluid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japonicus to the probio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YD11 was supplemented in the dose of 1×10^6 CFU g^-1(P 〈0.05).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the Vibrio splendidus challen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ea cucumbers of YD136. Accordingly, 1×10^6 CFU g^-1 of YD13 in diet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growth promotion and immune enhancement of A. japonicus.  相似文献   
102.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 cfu/g、(6.39±0.32)×107 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 cfu/g、(5.67±0.53)×107 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玉器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玉器优劣并存,导致大量墨绿色“石材”充斥市场,充当翡翠销售.在广东玉器加工批发集散市场上收集了多种墨绿色仿翡翠原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件原料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宝石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密度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薄片鉴定等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该4件样品的密度、折射率与翡翠一致,红外反射光谱与绿辉石非常相似,但其结构特征、矿物组成明显区别于翡翠.综合国标判定,该4件样品均为仿翡翠品.笔者提醒,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不易区分此类制品,而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镜下鉴定能力是防范检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4.
青岛仿刺参中3种海参皂苷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岛产仿刺参体内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确定其皂苷的主要组成及比例。应用大孔树脂,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对青岛产仿刺参体内的皂苷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并鉴定3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Cladoloside B(1),Holotoxin A1(2)和Holotoxin B1(3)。青岛海域仿刺参体内的皂苷组成主要为Cladoloside B(1),Holotoxin A1(2)和Holotoxin B1(3),比例约为1∶4.5∶1.7。  相似文献   
105.
从北部湾沿海采捕的日本鬼鱼由 ( Inimicus japonicus)亲鱼 ,经暂养后进行催产 ,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 L RH-A3 1 0μg DOM 5mg或 HCG 60 0~ 80 0 IU LRH-A3 3 0~ 4 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 ,剂量减半。共采卵 1 0 9万粒 ,平均受精率 89.0 % ,平均孵化率 90 .0 % ,共培育出体长 1 .8~ 2 .3 cm的幼鱼 2 6.8万尾 ,平均成活率 3 0 .7%。  相似文献   
106.
远海梭子蟹幼体饵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选用轮虫、轮虫+卤虫、轮虫+卤虫+扁藻、卤虫、扁藻为饵料,将刚孵化的远海梭子蟹/蚤状幼体培育至幼蟹第二期。结果发现:轮虫+卤虫+扁藻的效果最好,幼蟹第二期的成活率为15%,轮虫+菌虫的成海率为11%,卤虫的成活率为10%。而轮虫组仅能培育与蚤状幼体第三期,没有蚤状幼体第四期幼体出现;扁藻最差,仅能培育至蚤状幼体第一期,没有蚤状幼体第二期个体出现。同时发现,轮虫+卤虫组与卤虫组培育时间均比轮虫卤虫+扁藻组长;各期幼体的阶段成活率比较而言,蚤状幼体第一期最高,而蚤状幼体第五期最低。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经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平均成活率为50%,共育出80万尾。苗种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关键技术是:基础设施配套;采用不同活饵,做到适口、及时转化、足量;定期过筛分级培育;水质控制良好;注意防病。2cm以上鱼种阶段采用多种方式培育,经15~20d的饲养,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65%~75%。  相似文献   
108.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短枝扦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生长素对龙眼插条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龙眼插条不定根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IBA 能促进插条的愈伤组织发生,2.4-D 对插条叶片的保持效果最好,龙眼扦插的难点在于生根过程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9.
110.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 cm以上,养殖1.5 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4],蔡英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