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0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1133篇
地球物理   1426篇
地质学   2222篇
海洋学   140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1307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杭州湾北岸河口演变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元 《海岸工程》2004,23(1):35-40
从海岸的历史变迁出发,阐述了杭州湾北岸的成因,对沿岸的潮流作用和地貌发育、泥沙运移以及河口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建港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闽江河口地区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之传统的调查方法,利用遥惑技术进行岸线解译具有范围大、多时段、省时、省力以及快速等优点。根据多时相TM遥惑数据,对闽江河口地区岸线进行解译,结合20世纪60年代地形图和2001年海图,分析了河口地区河道演变情况.对河流岸线和浅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闽江口南部水道多呈淤积状态,北边水道则为弱侵蚀型岸线;南部水下浅滩有新发育,原有的浅滩面积有很大的扩展,北边水道变化较小;文章最后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海底斜坡土体失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最新的文献,综述了海底斜坡失稳研究核心问题的进展情况。这些进展主要包括海底斜坡土体失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海底斜坡土体失稳后演变趋势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94.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但有区别的作用引起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造成夏季底层水体低氧现象加剧,成为近海生态健康恶化的重要征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该海域低氧研究中获得的重要认识,分析了底层水体溶解氧的潮周期尺度、事件尺度和年际尺度的变化特征,重点从层化与物质输运角度,介绍了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海洋锋面、风和潮等过程影响底层水体中氧气消耗或补充的机制,揭示了本海域主要低氧现象分别位于长江口和浙江近海的特征,对比了两处低氧区形成与演变的异同机制。目前,对低氧形成机制的定性认识和多尺度变化特征的了解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未来需要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加强现场试验和定量研究,掌握低氧的长期演变趋势,研发底层水体低氧的预测预警技术,支撑我国河口近海的生态预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5.
The problem of the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 with the arc-shaped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s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The breakwater is assumed to be rigid, thin, impermeable and vertically located in a finite water depth. The fluid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wo sub-regions of inner and outer by an auxiliary circular interface. Linear theory is assumed and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approach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ave fiel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ompared to agree well with published results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 Nu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wave amplitude, surge pressure, and wave force are presented with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The major factors including wave parameters, structure configuration, and water depth that affect the surge pressure, wave forces, and wave amplitudes are discussed and illustrated by some graphs and cloud maps.  相似文献   
996.
数字经济增长动力与区域收入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颖  苗振龙 《地理学报》2021,76(8):1882-1894
为探究数字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地域差异以及与区域收入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中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浙江省为样本,构建了数字经济增长动力要素指标体系,并首先提出了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构想。借助Weaver-Thomas模型、灰色关联分析以及GIS分层设色法,从地级市层面对浙江省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构成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验证了其与区域收入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 浙江省数字经济增长动力类型特征呈弱波动状态。② 从整体空间格局来看,数字经济增长呈现以杭州和宁波为核心的“双核心”空间格局现象,产业供给动力主导型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动力主导型、信息应用动力主导型及创新驱动动力主导型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地区。③ 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与区域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较高的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对应的地区收入也处于较高水平,反之亦然。数字经济主导动力结构的变化正在形成一种复杂多样的区域经济增长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刘志涛  王少剑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21,76(11):2797-2813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要素、结构、功能和产品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媒介和通道。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其影响机制调节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强度和保护方式,对于实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遥感数据修订ESV核算结果,更加准确地揭示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面板分位数回归深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的分段效应,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机制的认识。结果显示:① 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ESV减速下降,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和珠江入海口两岸等城市快速扩张区。② 在城市交界处,土地利用变化会带来更为强烈的ESV变化。③ 在ESV水平不同的区域,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用地完整度仅在ESV的低值区可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气温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正向作用随ESV的提高而增强,经济密度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负向作用随ESV的提高而减弱,二者均会导致ESV高值区与低值区间的差距增大,形成“自然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998.
于会录  李飞  林英华  崔亚婷 《地理研究》2021,40(9):2399-2425
首先,提出国家需求概念,在总结国家需求结构及其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双边关系中国家需求结构演变的三个模型:相对稳定型、合作优化型、关系紧张型。认为国家需求和人的需求一样,存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的演变趋势。“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是需求层次升级的前提条件,但这种满足具有方向性、主观性、阶段性。其次,运用国家需求结构演变模型分析了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地缘政治环境,提出了维持中俄北极合作良好态势的对策建议:美国是中俄北极合作发生变数的能动力量,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政治互信是中俄北极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双方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提高合作项目的透明度,向国际社会分享项目对生态环境和原住民影响的相关数据;加强战略沟通扩大共同利益,维持与美国盟友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非北极国家,中国应该坚持对北极事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最后,本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国家需求结构演变理论能够解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学派的核心观点;双边国家需求结构演变模型关注国际关系发生突变的规律性;国家需求结构演变理论能够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城市职能是城市定位、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城市职能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论文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把握城市职能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普遍性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主导职能不断更替,农业社会阶段主要是政治和商业职能,工业社会阶段主要是制造业、商贸和物流职能,后工业化阶段是服务业职能且以生产性服务业职能为主。② 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等级越高,城市职能综合性越强,服务业职能越强。③ 不同空间层面城市职能特征表现为,全球层面,发达国家本土通过城市职能升级,全球产业转移,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职能,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制造业转移,加速工业化,形成工业职能为主导职能,服务业职能地位不断提升;全国层面,城市职能地带性差异较大,东部工业职能依然突出,西部矿业职能、科技职能、行政职能较明显;城市群层面,世界发育成熟的城市群,在区域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以及外围城市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联系和职能分工。中国的许多城市群在中心和外围城市之间也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中心城市以服务业职能为主,但外围城市之间职能分工还不明确。④ 城市职能演变影响因素方面,自然条件、人口、交通、政府引导、区位等传统因素起基础作用,科技、全球化、信息化等新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城市职能演变还受区域分工、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趋同发展等机制共同作用。⑤ 未来研究方面,研究时间上应补充完善长时间尺度和近期研究的城市职能研究,研究内容上应加深城市职能效应、城市职能演变机制和职能优化方面的研究,与国家战略进行融合;研究方法上除了统计分析,还可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