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5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垂体组织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变化,探讨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方法: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取大鼠垂体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用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差异代谢物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来确定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乳酸、谷氨酰胺、胆碱等8种差异代谢物。相较于正常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模型组垂体中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相较于模型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百合鸡子汤中剂量组垂体中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结论:抑郁能够显著改变大鼠垂体组织的代谢物谱,百合鸡子汤可能通过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酸、D-谷氨酰胺代谢,精氨酸合成,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42.
城市碳基能源代谢分析框架及核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碳基能源代谢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耗竭研究的重要突破口。针对碳排放研究在城市尺度核算的薄弱环节,以及城市代谢研究在社会经济子系统碳基能源转移分析上的缺陷,文章基于碳足迹与城市代谢阐释城市碳基能源代谢的内涵,界定其核算范畴与边界,构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基能源四种范畴不同代谢过程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北京市为案例,阐明三种核算方法的特点。研究认为,城市碳基能源代谢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量度的一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不同碳基能源代谢核算方法各具特色,应根据数据可得性与研究目标针对性进行选择,以增加研究结果之间的规范性与可比性;不同范畴界定下的碳基能源代谢核算可以根据生产、消费及共担责任原则处理碳减排的责任问题;中国的城市碳基能源代谢实质是一种城市区域碳基能源代谢,三种核算方法从不同视角与层面揭示城市碳基能源代谢特点,三者结合能全面分析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对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作用路径与规律;城市部门结构(产业、居民) 与技术结构变化的碳基能源代谢响应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43.
综合应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中压液相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MGR072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并运用紫外吸收、核磁及质谱等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喹啉酸酯和4(1H)喹唑酮;基于核糖体工程原理,对该野生型菌株进行抗链霉素和抗利福霉素突变株筛选,得到1765株抗性突变株,其中S1、S2、S3、S4、R1、R2这6株的目标产物产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突变株R1、S3、S4相应峰的积分面积高达野生型菌株(WT)的15、24和12倍;突变株R2的相应峰几乎中断消失.本研究显示针对红树林微生物中丰富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定向化学分离和核糖体工程优化,快速锁定其中微量的新颖结构类群并对其产量进行调控,为后续分离新天然产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44.
对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 LP621右旋糖苷酶进行了50L发酵罐分批发酵的代谢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LP621右旋糖苷酶合成和菌体生长呈部分生长偶联型.据分批发酵试验结果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描述菌株生长、产酶以及葡萄糖底物消耗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计算值结果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较好反映了菌株右旋糖苷酶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45.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方法,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深海芽孢杆菌 E401B0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浸膏进行了分离,通过1H-NMR、13C-NMR、EIMS 等方法鉴定了7个化合物: N-苯乙基乙酰胺、3-(羟基乙酰基)-吲哚、3-(2-羟基乙基)-吲哚、环(缬-缬)二肽、尿嘧啶、胸腺嘧啶、对羟基苯甲醛  相似文献   
346.
近年来,人们介绍草原佳酿马奶酒的文章多了起来。这自然是好事。但有不少人的文章没分清马奶酒和普通奶酒之间的区别。其实两者的制作方法具有本质上的不同,马奶酒是发酵饮料,普通奶酒是蒸馏酒。  相似文献   
347.
低温环境下两种氨基酸对碳酸钙矿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龙景区高寒冷水型钙华沉积地貌环境中生存着大量的嗜冷微生物。为了探究这些微生物在低温及高浓度Ca~(2+)和HCO_3~-水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对钙华沉积的影响,本实验选取黄龙嗜冷细菌的两种特征代谢产物L-苯丙氨酸和L-半胱氨酸,通过模拟低温、含较高浓度的Ca~(2+)和HCO_3~-的实验环境,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来探讨氨基酸对矿化体系中碳酸钙沉积速率及其晶型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模拟环境条件下,(1)L-苯丙氨酸和L-半胱氨酸均能促进碳酸钙的沉积。L-苯丙氨酸对晶型影响不大,产物均为方解石型碳酸钙,但是L-苯丙氨酸能抑制方解石晶面棱边的生长,使得晶体出现多面不规则的立方体形态;(2)L-半胱氨酸除诱导并促进方解石型碳酸钙的合成外还可以诱导文石型碳酸钙的合成。该结果可为黄龙地区钙华的生物成因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48.
从绿潮藻暴发海域的底泥和腐烂浒苔(Ulva prolifera)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浒苔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F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实验以及真菌的ITS分析,鉴定为曲霉属真菌。以浒苔为诱导培养基制备F菌株的粗酶液,测得其滤纸纤维素酶活为34.79 U/m L。在发酵实验中,当酶解条件为6%的粗酶液添加量、反应温度为38℃、反应时间为60 h、pH为6.8时,浒苔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酶解液发酵乙醇产量最高达到28.98 g/L。  相似文献   
349.
不同盐碱环境中宁夏枸杞叶生理特征和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调查了生长在不同盐碱地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生理特征。研究发现,次生盐碱地对枸杞的影响要大于原生盐碱地,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和核酸均表现为生长在次生盐碱地的枸杞体内含量高,但在幼株和成年植株体内的变化各不相同。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显示,对不同年龄的植株在同样的生境中谱带条数和着色深浅基本一样,但不同生境中有两条谱带的着色深浅有明显的不同。分析表明,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的这种变化可能是植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有利于植物抵抗盐胁迫的伤害。RAPD分析表明宁夏枸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在代谢发生了变化后,其遗传物质DNA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350.
Water pollution of river basin h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charge of sewage and the water quality has deteriorated due to the discharge of organic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of organic wastewater before discharging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has been a well-developed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wastewater and wastes. Especially, th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organic wastewater can produce an energy product and simultaneously reduce the pollution intensity of the wastes. Microorganisms with high hydrogen-producing capacity perform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zymoly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strain of bacteria B49 isolated from an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using waste liquid from a sugarhouse as substrate. The effect of yeast extract on microbial conversion of waste liquid from the sugarhouse was investigated. Different carbohydrates (such as glucose, sucrose, trisaccharide, molasses, etc.) in the waste liquid serve as major energy sources for B49's cell growth. The hydrogen yield of 2410 mL-H2/L-culture was obtained using glucose as substrate. When the waste liquid from the sugarhouse (molasses) was used as substrate, maximum hydrogen yield of 2460 mL-H2/L-culture was obtained at 2% of mo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