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7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1187篇
地球物理   654篇
地质学   979篇
海洋学   62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1.
AltanTurgut  杨文平 《世界地质》1990,9(2):93-104,113
本文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垂直地震剖面(VSP)的数值模拟,在多孔弹性水平层状介质中,用垂直入射波计算所得的理论地震记录包括有用毕奥理论预测的频散和衰减效应,根据毕奥理论激发出快纵波和慢纵波而且在界面上存在波型转换,由于在整个慢纵波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机制,所以在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计算中,我们考虑了这种效应,最后,我们探讨了从合成地震记录资料中求取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谱比率法,根据弱框架近似法,求出了速度和单位衰减的解析表达式,一旦计算出与频率有关的速度和单位衰减,就可以用提供的弱框架近似法计算出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于合成模拟的谱比率计算表明;与VSP法相联系的毕奥理论能够用用来确定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912.
根据深地震反射数据的反射特征对布置在北秦岭-渭河地堑-鄂尔多斯南部的10个大炮(药量 ≥ 500 kg)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反映下地壳-莫霍面结构的单次覆盖剖面。初步解释结果显示:在北秦岭,莫霍面反射的双程走时约为13 s,自南向北缓慢抬升变浅,可能表示秦岭正在经历造山后的均衡演化过程;进入渭河地堑,莫霍面加深至15 s左右,可能表明新生代形成后的莫霍面受到了强烈的挤压作用,渭河地堑两侧的莫霍面呈不对称上隆;在鄂尔多斯地块南部,莫霍面反射为14 s左右,向北有逐渐抬升的趋势,但变化平缓, 130~140 km两侧的莫霍面具有显著的反射特征差异,可能代表了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地块南部的深部界限。  相似文献   
913.
为了研究气溶胶粒子浓度垂直分布及其与温度廓线及云水的关系,选取河北地区2013—2014年的9次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高度大于4000 m)进行分析,用指数函数a×exp(b×x)对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拟合、分类,对于出现强逆温的情况将气溶胶粒子浓度与温度廓线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气溶胶本底浓度较低时,云的出现对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小;当气溶胶本底浓度较高时,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极大值并未出现在云底,而是存在于距离云底下方1000—1500 m高度处。逆温层对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垂直分布有重要作用,粒子在逆温层下累积,出现浓度的极大值。在逆温强度较弱的情况下,数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近地面附近,但若受到强的平流作用,在该平流层高度处的气溶胶粒子浓度可能会出现超过近地面气溶胶粒子浓度的情况。气溶胶浓度的垂直分布可以分为缓慢递减型、快速递减型、温度相关型三种类型。在出现强逆温的情况下,气溶胶浓度的垂直分布为温度相关型,可以直接通过大气温度廓线和气溶胶本底浓度判断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14.
利用2006 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 1B数据的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3年,华北地区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减小的趋势,而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增长趋势。说明2010年以后近地面层(0-2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增强,高层(4-8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降低,这与近年华北地区霾天气(颗粒物主要聚集在近地层)日趋增加、沙尘天气(沙尘气溶胶层经常存在于4-8 km的范围)有所减少相吻合。20062013年,华北地区冬季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最大,近地面层气溶胶散射作用最大,这与该地区冬季取暖燃烧排放增加有关。春、秋两季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较大,夏季0-8 km各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最小,说明春、秋季节的气溶胶散射贡献主要来自4-8 km的对流层上部大气。春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天气有关,秋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收获季节的生物质燃烧有关。2008年以后,华北地区2-8 km范围内各高度层的退偏比均值逐年减小,这说明规则的球形气溶胶粒子在近几年有所增加。0-4 km范围的低层大气,2009年后色比均值缓慢增加。而6-8 km范围内的色比均值从2008年后一直都是减小的,说明2008年后对流层上部大气(4-8 km)气溶胶粒子的尺度在减小,这也与近几年沙尘天气减少、霾天数增加的现象是一致的。0-8 km各个高度范围内的退偏比和色比均值春季最大,且退偏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再次证明春季华北受沙尘天气影响,不规则的粗粒子气溶胶最多。夏、冬季节近地面层(0-2km)退偏比和色比均值略大于2-4 km高度层的,夏、冬两季近地面主要以人为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为主,冬季除了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外,还有取暖增加的排放。近地面层易受人为活动影响混合一些不规则气溶胶。  相似文献   
915.
2013年1月持续性霾天气中影响污染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南京本站气象观测记录、环保局监测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1月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并结合南京地区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这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中空气质量属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典型个例的大气垂直特征和边界层内气象条件的差异。得到如下结论:2013年1月份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弱,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风速小,污染物气象扩散条件差。加之近地层以弱偏东风为主,水汽较多,有利于污染物颗粒直径增大。大气垂直结构以及边界层内水平风速均对大气污染程度起到一定影响。AQI与逆温层高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大气污染时,1000 m以下出现逆温结构,且逆温层越低、越厚,污染程度越大;重度污染时,近地层出现贴地逆温层,厚度为700m左右。逆温层高度下降,PM10颗粒物高浓度区高度也明显下降,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垂直方向上污染物浓度正响应的高度降低。在空气质量良好时, 150~1500m存在风速大值区,且风无空,湍流作用明显,有利于污染物和周围的洁净空气相混合而得到稀释,加速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进程。当中度污染日和典型重度污染日时,150~1500 m之间并不存在大风速区。此外, PM10的300μg·m-3高浓度垂直高度延伸至300 m附近时,近地层PM2.5明显上升至100μg·m-3以上,高浓度区数值越大,近地层PM2.5越大。  相似文献   
916.
基于欧拉-伯努力梁理论确定了多跨管道结构振动方程,采用非线性Van der pol方程描述旋涡脱落的尾流动力特性,利用弹簧模拟两端和中间的复杂边界约束,构建了多跨海底管道横流向涡激振动预报模型。基于模态正交性展开流-固耦合作用方程,对各阶主坐标响应进行数值求解。对比了本模型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软件分析以及DNV规范推荐值,吻合情况比较理想。本模型可为深海多跨管道涡激振动的研究、防范和治理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17.
孙晓东  周嘉宾  郑峰  刘力奇 《探矿工程》2016,43(10):126-130
通过江苏省靖江市一危废污染应急治理项目,对比刚性垂直阻隔,采用柔性垂直阻隔可更好地阻断场地内填埋污染物与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柔性垂直阻隔具有防渗性能好、抗变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其技术原理、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8.
随着管道内窥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地下管道检测项目不断增多,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存在作业流程复杂、数据统计繁杂易错、报表手工编辑效率低下复杂等弊端。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S架构,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设计了一套管道内窥检测分析管理系统,系统界面良好,功能全面实用,能对视频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工程项目管段信息和缺陷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可完成成果信息自动汇总并一键生成报表,实现了项目内业成果数据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19.
风廓线下落速度在浙江冬季降水相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照林  赵放  彭霞云  吴杨 《气象》2016,42(9):1090-1095
利用浙江7部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不同相态降水粒子下落末速的数据分析,统计得到不同降水相态的下落速度阈值,液态降水粒子的下降速度为1.8~6.0 m·s~(-1),固体降水在0.1~1.8 m·s~(-1)。同时对浙江省2011—2014年4年冬季8次雨雪转化过程中的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最适合浙江省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是2 m温度、1000 hPa温度、0℃层高度和850和1000 hPa高度差。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空报率、漏报率和TS评分,得到了最佳阈值,预报雨和雪最佳阈值的TS评分都可达到0.8以上。对雨夹雪的判断,需结合中层暖层指标,可以使判别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20.
肖艳姣  吴涛  李中华  万玉发  王珏 《气象》2016,42(8):987-995
垂直散度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垂直运动情况,垂直温度平流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层结是否稳定,有助于预报员推断本站降水演变趋势。鉴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中还没有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产品,提出了这两种产品的反演方法。首先使用分层VVP方法从雷达体扫径向速度资料中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垂直散度廓线,然后在假设大气处于地转平衡条件下,基于温度平流与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关系,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以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反演了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散度廓线和温度平流廓线,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雷达周围有大范围降水回波的情况下,使用分层VVP方法能合理地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散度廓线;在这种情况下,反演的垂直风廓线代表各个高度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平均水平风,可近似满足地转平衡条件,因此,使用热成风方程能较为合理地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三个反演产品的合理性可用天气学理论和天气实况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