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8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928篇
测绘学   515篇
大气科学   1446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1102篇
海洋学   102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56篇
自然地理   75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7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斌 《海洋通报》2002,21(6):52-59
在概括当前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系统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生态因子、生物因子以及理化因子的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同时还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布局分工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轮虫的营养强化对大黄鱼生长及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智莺  游岚 《台湾海峡》1996,15(A00):6-10
本文报道了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中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后,饵料效果对大黄鱼仔的生长及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以验证所采用的生物饵料营养强化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探索塘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之间的关系,反映水质好坏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硫化氢等。水温升高,对虾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盐度高低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病毒的复制速率。  相似文献   
14.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铁蛋白全长cDNA基因,全长2461个核苷酸,编码661个氨基酸。应用WCG软件包,采用DNADIST和NEIGHBOR分析方法,构建了转铁蛋白系统进化树。树图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大致相符,可以看出转铁蛋白在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进化上的差异,同时也显示大黄鱼Tf与真鲷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病原弧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人工诱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厦门集美海滩底泥分离得到38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测定它们对大黄鱼病原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拮抗效果,选择两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进行诱变,测定诱变后各菌株的抗菌效果,并选择抗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第二次诱变,如此反复诱变3次,共得到97株放线菌,结果表明;38株放线菌中的22株对两株病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用紫外线照射可以获得少量对两株病原菌拮抗作用加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的烟威渔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优选因子场预报模式,对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预报试验。文中对所采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预报试验表明: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27‰,预报相对误差在18%左右,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85%,预报趋势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渤海底栖桡足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渤海1998年9月航次的调查结果.小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为(8688±5097)个/m2,底栖桡足类居第2位,平均丰度为(663±569)个/m2,占总数量的76%.根据77种底栖桡足类丰度所做的聚类和标序分析将渤海20个站位划分为4个组合.根据11种环境因子数据所做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研究海域划分为两个生境、4个亚区.对研究海域进行的分区与自然分区是基本一致的.支配研究海域底栖桡足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深和沉积物粒度.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对南沙群岛海域珊湖礁生态系进行调查,采集了永暑礁和渚碧礁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稳定同位素 13C的丰度δ13C,结果表明,永暑礁中的δ13C 沿着食物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渚碧礁则不明显.渚碧礁生态系中δ13C 的平均值为 -17.7‰,明显高于永暑礁( -19.5‰),这主要与生物种群的差异,纬度变化及环境因子有关。底栖性鱼类比游泳性鱼类的δ13C 相对高。对于肉食性的珊瑚礁鱼类来说,小型鱼类肌肉中的丰度要高于中型和大型鱼类,这可能是由于代谢反应差异引起的。作为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对13C有更高的富集度。温度、生物合成以及初级消费者的食物是以C3 还是C4 植物为主对生物体内的δ13C 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种群的补充、生长和死亡是决定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类型的三个相互联系过程。要阐明种群补充过程的基本理律,就必须对它的各个环节加以深入的研究。生殖力的变动及其调节规律就是补充过程的最主要环节之一。 从1958年秋季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黄鱼生殖力种内规律的研究。本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于研究浙江舟山渔场岱衢洋产卵场的春宗与秋宗大黄鱼的个体生植力变动规律,着重阐明一个种群内个体生殖力的变动与调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探讨同一地理种群的不同生物学宗个体生殖力变动规律的差异及其适应意义o 春宗大黄鱼共观察分析了304尾;秋宗大黄鱼由于取样不易,仅观察分析了41尾。所据以观察分析的资料均系未出现透明和游离状卵子的典型IV期卵巢。卵子的计数是采用重量取样法,取样重为0.2-0.3克。卵巢采用5%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称重前几天移入80%酒精中,这样可以减少因水分重量所产生的误差。取样时先除去卵巢外膜井取卵巢中部卵子作为计数样品。凡是开始累积卵黄颗粒的小型卵子到半充满与完全充满卵黄的中型及大型卵子都进行计算,卵径范围为0.16一0.99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