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4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81.
克氏原螯虾亲环素蛋白A(Procambarus clarkii Cyclopllilin A,简称PcCypA)是一种存在于克氏原螯虾(P.clarkii)中高度保守的重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了初步阐明CypA在病毒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qRT-PCR等技术分析了克氏原螯虾在WSSV病毒感染后,PcCypA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感染WSSV后,心脏和肌肉组织中都出现了肌纤维断裂溶解的情况,在肝胰腺组织中出现了脂肪颗粒脱落、细胞空泡化和细胞膜溶解现象。同时,不同组织中的PcCyp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时序差异,以24hpi为界,0—24hpi为注射应激期,在此期间,肝胰腺、心脏等组织中的PcCypA转录表达量均有上调;24—36hpi为应激恢复期,绝大多数的组织中PcCypA转录表达均出现了回落,但在心脏、肌肉、血淋巴组织中出现了上调,说明这三个组织对WSSV感染的响应可能早于其他组织;48hpi之后为病毒感染响应阶段,在此期间鳃和肌肉组织中PcCypA表达量显著提升,而在肝胰腺和精巢组织中却出现表达下调;96—120hpi为感染响应后期阶段,肝胰腺和肠组织的PcCypA转录水平再次上调。因而,可以初步推断PcCypA在病毒WSSV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且在不同的组织中PcCypA的转录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82.
管峰  李长红  聂力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2018,49(2):422-431
Piscidin类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鱼类先天性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macrophages,MO/MΦ)转录组测序获得piscidin 1基因(Bppis1)c DNA全序列。Bppis1基因c DNA序列由327个核苷酸组成,开放阅读框为207bp,编码68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7.7k Da,等电点为5.51。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Bppis1具有piscidin家族的特征结构,信号肽序列最为保守,终止于GEG序列后,与黄条(Seriola lalandi)piscidin同源性最高,为40.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ppis1属于piscidin 1类,与黄条piscidin进化相关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 PCR)结果显示,Bppis1m RNA在健康鱼鳃中表达量最高;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后,大弹涂鱼肝、脾、肾、鳃和皮肤中Bppis1 m RNA表达量显著上调。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Bppis1成熟肽抑菌活性较广泛,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3株革兰氏阳性菌无抑菌活性。大弹涂鱼MO/MΦ经1.0μg/m L Bppis1成熟肽处理后,对FITC标记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加。综上,Bppis1在大弹涂鱼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抵抗病原体入侵的潜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83.
利用古菌16SrDNA特异引物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的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丰富,大部分为新的不可培养古菌;泉古菌在整个沉积物柱中是优势菌群,约占81%;古菌多样性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增加,区系结构也随深度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表层沉积物中,88%的序列属于Ⅰ型海洋泉古菌(MGⅠ),而在中层和底层检测到的古菌序列大部分与不可培养的富含甲烷的环境序列有最高的同源性,并且有15%的克隆子序列属于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QC-PCR结果表明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含量丰富[(1.93±0.60)×106~6.45±0.25×10716S rDNA拷贝/g],呈现随深度增加含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4.
鸭毛藻内生真菌Hypocreales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自大连近海的红藻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中分离到一株肉座菌目真菌(Hypocreales sp.),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舍物:双酚A(1);邻羟基苯甲酸(2);吲哚甲酸(3);吲哚乙酸(4);N-乙酰色胺(5);(22E,24R)-麦角甾-7,9,22三烯-3β-醇(6);过氧化麦角甾醇(7);(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9);啤酒甾醇(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5.
从天津滨海潮间带被石油烃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千样含油量0.2g/g)中, 筛选分离出能够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对其中生物量大、单株菌降解效率较高的两株细菌T1和T2进行16S rDNA克隆, 通过测定和比较16S rDNA的部分序列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 以期用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中。结果表明,T1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同源性为89%,T2与施氏甲单抱杆菌  相似文献   
886.
从同安盐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中度嗜盐菌TA-4,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该茵株初步鉴定为盐单胞菌(Halomonas salina).TA-4能在2%-25%NaC1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生长NaC1浓度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0~8.0.在高盐条件下,TA-4能够在细胞内合成四氢嘧啶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在15%培养基中其含量达到60.3mg/g细胞干重.渗透冲击试验表明TA-4细胞内的四氢嘧啶含量受培养基中的盐浓度调控,并且在低渗冲击时能够快速分泌到细胞外,在高渗冲击冲剂后的6h内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87.
从海南洋浦港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溶藻活性的细菌(编号Z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测试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此菌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对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有溶藻活性,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无影响,表明菌株Z3溶藻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通过该菌的菌体悬浮液和除去菌体滤液对链状亚历山大藻实验表明,此菌株具既有直接溶藻作用又有间接溶藻活性.  相似文献   
888.
用WSSV粗提液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感染后分别在6,12,18,24 h采血分离血细胞,通过WSSV的混合单抗和FITC标记的羊抗鼠二抗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感染并分析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血细胞形态完好,感染后血细胞内的病毒被标记上了绿色荧光;流式检测发现,随感染时间延长,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逐渐升高,反映血细胞的病毒感染程度逐渐加深;PCR检测同时证实人工感染后各采样点血细胞样品均为WSSV阳性.  相似文献   
889.
从胶州湾污染区域的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重金属元素反应敏感的菌株,经鉴定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对该菌株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物学特征及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重金属铜、锌离子对菌株产生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形态与色素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当培养基中 Cu2+浓度为125 mg/dm3,Zn2+浓度为800 mg/dm3时,孢子萌发会完全受到抑制,同时菌丝也发生严重变异。菌株色素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呈现从灰绿色到浅黄色的颜色变化,随着Zn2+浓度的增加呈现从灰绿色到白色的颜色变化。在菌株生长的离子浓度范围内,一定量的 Cu2+浓度能提高 CAT,GOD 酶的活性作用,在Cu2+浓度为25 mg/dm3时活性作用最强;在25~75 mg/dm3时,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活性作用逐渐减弱,浓度增加至100 mg/dm3时菌丝不能生长。Cu2+对菌体金属硫蛋白的影响不规则。在 Zn2+浓度为100~400 mg/dm3的培养基中,CAT,GOD酶和金属硫蛋白的活性作用随着Zn2+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Zn2+浓度为400 mg/dm3时酶和金属硫蛋白活性达到最强。Zn2+浓度增加至600 mg/dm3 时,菌株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890.
Considering that the field is largely unexplored and its importance to aquaculture, outline of oomycetes and fungi parasiting on marine algae wa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15 species of oomycetes, six species of chytrids, 31 Ascomycota species and one species of mitosporic fungi. In natrue, both the oomycetes and chytrids frequently occurred and induced prevalences of disease which could destroy the populations of host plants greatly. However, the parasites in Ascomycota on algae have never occurred as epidemics so far. Som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field were discussed such as performing tests to satisfy Koch''s postulates, investigations of host specificity,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and parasite an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occurrence of a disease, which are urgent in need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