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6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91.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 (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 (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 (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92.
熊绍云  黄羚  程刚  李昌  徐政语  马庆林  俞广 《沉积学报》2022,40(6):1745-1761
通过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砂岩碎屑组成及Dickinson三角图解分析,揭示了源区主要为稳定成熟陆块的混合造山带,火山弧造山带、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掩带也有一定的贡献,与海南岛以外来峰的方式逆冲—推覆在不同岩片之上形成的岩片叠置堆垛系统的构造背景相吻合。利用Q型和R型聚类划分出源区及不同源区的重矿物组合,结合重矿物含量、形态、构造、岩屑成分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等,认为源区母岩存在10类岩性组合。根据ZTR指数变化趋势及重矿物组合,研究区主要发育云龙凸起和海南隆起两个物源,海南隆起可划分多文—龙波及澄迈两个相对独立的物源。流三段沉积时,美台、花场及白莲地区分别接受来自多文—龙波、迈澄及云龙凸起沉积物,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迈澄源区母岩缺乏变质岩;流二段沉积时,花东及白莲地区接受来自云龙凸起沉积物,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及沉积岩;流一段沉积时,H7-2井区至永安一带主要由迈澄提供物源,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H8井区受到澄迈、云龙凸起物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93.
石萍  田海涛  何桂芳  谢健 《海洋通报》2011,30(5):583-587
维护性疏浚土的处置己严重制约着港口航道建设,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区域维护性疏浚土的处置,需要综合考虑疏浚土的产生地、产生量、产生时段、性质和处置场所的距离、处置方式、处置能力、区域规划等因索,制定科学合理有序的统一规划.以广州港为例,探讨了区域维护性疏浚土处置方案,分析了广州港近五年维护性疏浚土的产生量、区域分...  相似文献   
394.
The Nanpu(南堡) sag has previously been modeled as(1) a pull-apart basin,(2) a rift ba-sin,without significant strike-slip deformation,and(3) a transtensional basin.We present a new model for the Nanpu sag in which the basin is a transtensional fault-termination basin.Although transten-sional fault-termination basins is an important basin type,it is not as well studied as other classic basin types.On the base of 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the faults geometries and kinematics and their controls on depocent...  相似文献   
395.
在开展曹妃甸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过程中,利用水化学组分及离子组合方法对曹妃甸地区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结合曹妃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地下水水化学形成作用研究,认为该区浅层地下水以溶滤地层中的岩盐、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为主,方解石、石膏等贫镁矿物的影响较小,同时,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对浅层水水化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深层...  相似文献   
396.
《中国地名》2011,(12):68-69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硬称营口为牛庄,致使营口,乃至营口港这个地名步入了世界历史的行列。1861年5月23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勒来到牛庄,勘察后发现,牛庄并不像地图上标注的紧靠海岸,大失所望,不愿在此设立领事官署。  相似文献   
397.
涠西南凹陷11-7区块流沙港组沉积体系构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流沙港组储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岩性发育砂砾岩、含砾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同时,氧化色的泥岩发育显示滨浅湖的环境,沉积构造和粒度资料均显示发育碎屑流沉积,反映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流二段发育厚层泥岩,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流一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体,岩性粒度较流三段稍偏细,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强,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以及波状层理等牵引流沉积构造,同时前缘地带沉积物中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浊流沉积物。流沙港组的湖盆沉积体系经历了一个扩张、鼎盛到萎缩的过程。流三段沉积期为湖盆早期的扩张时期,流二段的巨厚层状的泥岩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的鼎盛时期,随后湖盆又开始逐渐萎缩进入流一段沉积时期,在此过程中,沉积体系主体从扇三角洲演变至半深湖、深湖和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398.
海底斜坡稳定性受风暴潮、海底地震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产生较大的海洋地质灾害。简要介绍海底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曹妃甸深槽典型斜坡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计算的海底地形参数、地层结构参数、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指标,利用GEO-SLOPE斜坡分析软件进行海底斜坡稳定性定量计算,分析了工程建设前自然状态下以及在大规模工程建设后海底斜坡稳定性,并模拟分析了在大风浪和地震等极端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确定了海底斜坡失稳空间特征。首次采用数值计算对曹妃甸海底斜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可以为类似近海建设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99.
杨有星  金振奎 《现代地质》2012,26(2):355-362
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岩心沉积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点、重矿物及砂岩岩屑成分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港中地区沙三段发育两期完整的湖底扇沉积,每期湖底扇自下向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扇面积为30~50 km2。湖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亚相和7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中扇是湖底扇的主体部分,面积为15~20 km2。沙三段湖底扇的砂体并不只是由重力流成因形成的,在沉积作用前期,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但在沉积作用后期,受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作用控制。湖底扇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西缘的港西凸起。砂体总体呈朵叶状分布,为多期砂体叠置,在朵叶内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的物性最好,砂体顶底常被深黑色的泥岩所包围,具备非常好的油气富集条件。在港中地区沙三段中油组末期、沙三段上油组末期存在区域性或局部侵蚀界面,容易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沙三段两期湖底扇沉积面积大,辫状水道较发育,并受后期构造活动发生变化,水道砂体尖灭在暗色泥岩之中,容易形成砂岩透镜体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00.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10-11
随着第61个巨大的钢圆筒稳稳插入珠江口开阔的海面上,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近目宣告形成。这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工程重要难点取得突破,为大桥2016年3月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