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个湖泊——大湖池和沙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和水位悬浮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及碳氮比值(C/N)的变化特征,甄别悬浮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位条件下,悬浮有机质的δ13C和δ15N均存在差异显著性.沙湖5月水位上涨时,悬浮有机质δ13C最正,均值为-26.4‰±0.9‰,10月退水后,δ13C最负,均值为-31.2‰±1.1‰.悬浮有机质δ15N值在5月和8月较低(范围为3.5‰~5.5‰),10月也相对较低,均值为6.1‰±0.6‰,而12月相对较高(7.3‰~10.8‰).悬浮有机质C/N值在10月最低,均值为6.5±0.6,小于7,与其他各月的C/N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月C/N在7.8~8.7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湖池悬浮有机质δ13C、δ15N各月的变化趋势与沙湖类似,并且两个湖泊在相同月份的δ13C、δ15N或C/N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湖池的δ13C和δ15N比沙湖的δ13C和δ15N均值略偏正0.1‰~0.5‰,C/N比沙湖的C/N略偏低0~0.4.有机δ13C、δ15N结合C/N示踪表明,大湖池和沙湖的悬浮有机质在5月水位上涨和8月丰水期主要来源于河流运输的土壤有机质,表层沉积物对5月悬浮有机质也有一定贡献(16%),水生浮叶植物对8月悬浮有机质有一定贡献(25%);10月秋季退水后悬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77%),表层沉积物有一定贡献(23%);12、3和4月冬、春季枯水期悬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表层沉积物,候鸟粪便对12月悬浮有机质有较大贡献(40%),湿地植物碎屑对3和4月有较大贡献(47%和51%).  相似文献   
102.
《地图》2019,(4):144-144
当地时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7月6日,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入选。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03.
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及2013-2015年春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以及资源密度等数据,开展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幼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4~18.0℃,底层盐度为29.2~30.8,水深为7 m以浅;成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3~18.0℃,底层盐度为28.8~30.8,水深为12 m以浅。根据BRT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对皮氏叫姑鱼幼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其次是底层盐度和底层水温;对成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其次是水深和底层盐度。通过交叉验证发现,无论幼体还是成体,运用GMM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的最适栖息地随生长阶段而变化,幼体的最适栖息地(HSI ≥ 0.7)主要分布在7 m等深线以浅的山东、江苏沿岸海域;成体的最适栖息主要分布于12 m等深线以浅的海域。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幼体和成体最适栖息地的空间分布与其自身的生态习性、外界环境因子以及黄海冷水团、近岸沿岸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动规律。通过计算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基于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鲐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鲐鱼渔场主要作业海域范围内海表温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表面高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鲐鱼种群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相对于中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或中强度拉尼娜事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或强拉尼娜事件)驱动鲐鱼主要作业海域内温度下降(或上升),海面高度上升(或降低),鲐鱼渔场适宜栖息地面积显著减小(或增大),导致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骤减(或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适宜性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显著相关,且随着异常气候事件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5.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106.
根据2003—2007年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以及海洋环境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权重求和法和几何平均法进行栖息地适宜指数(HSI)建模分析,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为SST,最小的为Chl-a浓度。HSI值较高的海区一般位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附近海域。经统计比较,用权重求和法计算所得HSI值好于几何平均法。利用2008年茎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产量和作业次数随HSI值升高而增加,权重求和法的HSI模型可用于茎柔鱼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分析还显示, HSI分布情况与研究海域的的海洋环境密切相关,HSI不小于0.8的海区一般处在水团交汇处。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沿海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分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Osbeck,1765)首先在我国发现,是我国沿海仅有的定居性海洋鲸豚类.本文根据中华白海豚目击事件和研究报道,分析了中华白海豚在中国的分布、种群隔离及其差异.认为我国南方福建、广东以南沿海为中华白海豚种群的主要分布区,明确指出我国沿海存在5个主要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栖息地.通过分析,划分出中华白海豚活动的边缘区和栖息地两个部分.由于中华白海豚种群不断缩小,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外的边缘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将为科学划定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海州湾鹰爪虾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测定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和资源量等数据,开展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栖息地适宜性的研究,先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提升回归树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然后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春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算术平均法构建,选择水深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秋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构建,选择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对春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76.23%),其次是底层盐度(23.77%);对秋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82.56%),其次是底层盐度(17.44%)。海州湾春季鹰爪虾的最适栖息水深为24 m以内,底层盐度为29.7~31.8;秋季的最适栖息底层水温为18~24℃,底层盐度为29.2~31.5。本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的优化有助于改进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提升其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9.
《海洋世界》2021,(1):4-11
在2019年美国东南部深海探险的第四次潜水中,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有着大量触角的海百合类动物蜷缩在一根珊瑚茎上,它们的触角并不伸展开来,引起研究者们更多地了解深海珊瑚和海绵栖息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For preventing ecosystem degradation,protecting natural habitats and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within the habitats,2588 nature reserv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0.The total area is up to 149.44 million ha and covers over 15% of Chinese terrestrial surface.Land-cover change,as the primary driver of biodiversity change,directly impacts ecosystem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In this paper,180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NNRs) are selected and their total area is 44.71 million ha,accounting for 29.9% of all NNRs in China.In terms of the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major protected object,all selected NNRs are classified into 7 types.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nge Index of Land-cover(PNCIL)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land-cover change of each NNRs type from the late 1980s to 2005.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cover of all selected NNRs types have degradated to a certain degree except the forest ecosystem reserves with a decreasing rate,but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alleviated gradually.The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nge rates of land-cover in all core zones decreased by 0.69% and 0.16% respectively.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land-cover in the core zones was more stable than that in the buffer zones and the experimental zones.Furthermore,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patch connectivity of land-cover in selected NNRs increased generally.In short,the land-cover of 180 selected NNRs in China had a beneficial change trend after NNRs established,especially between 1995 and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