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172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92.
贡嘎山海螺沟为冰川地质作用的冰川谷,其中、下游河谷为古冰川谷,上游发育着现代冰川,它是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地区冰川群中最宏大的一条冰川.自第四纪以来,强烈的冰川地质作用塑造了海螺沟流域特殊的山地与河谷地貌,因其距大城市较近,成为人们研究和观赏冰川奇观不可多得的地点.使之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93.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冰川冰岩界面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成  何元庆 《冰川冻土》1991,13(4):331-336
  相似文献   
94.
1989年中日青藏高原冰川联合考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5.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96.
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稻城古冰帽现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依其规模大小、分布范围和组合特征可明显区分出四个地貌地带。数量众多的各种冰川作用遗迹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稻城古冰帽地区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中亚天山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潮海 《冰川冻土》1995,17(3):193-203
中亚天山分布有冰川15953条,面积15416.4km^2,估计冰储量1048.247km^3。冰川以高大山峰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为其主要类型。冰川在各大山区和各大水系中,分别以中央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水系为最多,纬向对冰川发育和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巴颜喀拉山第四纪冰川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尚哲 《冰川冻土》1995,17(3):230-240
  相似文献   
99.
刘宗香  谢自楚 《冰川冻土》1995,17(4):356-359
本选用中国冰川目录数据库中的青藏高原内陆水系冰川粒雪线、中值高度和地理坐标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图方法,绘制出冰川粒支线、中值高度在空间的变化趋势,以便全面认识该地区的冰川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00.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5,17(4):366-370
本简要介绍我国学1987年以来在国内外冰流动理论和试验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晶粒长大规律、异向性冰的第三蠕变、压剪联合作用下冰的流动以及全新世冰和冰期冰流动性质的差别等,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