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29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广东省1960~2007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5个站点48年(1960~2007)的日雨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的降雨侵蚀力,并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和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呈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侵蚀力呈现不明显上升趋势,且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特征和降雨量分布类似,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4~9月的雨季.对于季节序列,冬季、春季和夏季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秋季全省几乎所有地区呈下降趋势.汛期的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与年降雨侵蚀力相似.  相似文献   
92.
远海孤立碳酸盐台地周缘发育了碳酸盐岩峡谷, 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的“源-汇”体系及深水油气成藏等方面。文章利用多波束测深、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等数据, 精细刻画南海西沙海域永乐海底峡谷的地貌形态及内部充填特征, 揭示该峡谷沉积演化过程, 分析峡谷成因控制因素及稳定性。永乐海底峡谷形成演化可分为萌芽、汇聚和拓展3个阶段, 随着演化过程的发展, 峡谷规模及对沉积物输运作用增加。永乐海底峡谷形成及演化主要受古地貌隆起形成的负地形和沉积物重力流侵蚀作用影响。峡谷在第四纪以后仍有较明显的活动迹象。分析显示永乐海底峡谷是西北次海盆的重要物质输送通道, 其沉积演化过程及稳定性对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物输运等深水沉积过程及岛礁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
台湾太鲁阁     
正太鲁阁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大理岩峡谷,其大理岩在风化剥蚀作用下裸露地表,又在立雾溪的流水侵蚀下不断下切,才逐渐形成了这片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的"太鲁幽峡"。青色的大理石呈现出美妙光滑的纹理,让人感觉仿佛误闯了泼墨风格的山水长卷中。沿着山路行走,来到燕子口步道。这雄峻的峭壁上竟然还有一个个小孔,是变质石灰岩被流水侵蚀而成。听说在早年游客不多的时候,山谷间的燕群在此筑巢而居,春夏之交或是傍晚、雨后来此,还能有幸见识到"百燕鸣谷"的奇景。然而现在人  相似文献   
94.
电解氯化锂溶液制备氢氧化锂的过程中,水分子伴随阳离子通过离子膜发生移动,从而使阳极液中的氯离子迁移到阴极液中,增加了阴极液中Cl-的含量,影响氢氧化锂产品纯度。采用自制的电解槽装置,用DF988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在阳极液初始浓度、阴极液初始浓度、电流密度、循环流量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测定了阴极液中氯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和温度对氯离子迁移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氯离子迁移的速率明显降低;反应温度越高,电解中氯离子的迁移速率越大;阴、阳极液初始浓度对氯离子迁移影响明显;循环流量对氯离子迁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
海底管道中颗粒侵蚀是油气输送过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流动保障的一个重要分支。弯头和T型堵头管是油气生产中最易于发生颗粒侵蚀的管道组件。首先使用剪切压力传输模型(SST)计算管道内流场,使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颗粒运动轨迹,结合颗粒随机反弹模型,建立跟踪复杂流场中大规模颗粒运动轨迹的一般方法;之后引入四种颗粒侵蚀公式,预测弯头、T型堵头管的砂粒侵蚀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各侵蚀公式的精度与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弯头,四种侵蚀公式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吻合良好,其中Tabakoff的侵蚀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范围;对于T型堵头管,数值方法对颗粒运动机理的模拟尚存缺陷,需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6.
利用8个典型的固定剖面资料,对坡度、水深、沉积物底质、单宽侵蚀量和淤积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改道后,CS5—CS8剖面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侵蚀较为剧烈,各剖面三角洲前缘侵蚀较为强烈;蚀淤泥沙在纵向上由三角洲前缘向前三角洲搬运,在横向上沿近岸向西北方向运移;近岸颗粒粗化较为显著,尤其是在废弃的流路入海口处。  相似文献   
97.
正我国幅员辽阔,有着雄伟的河山和绚丽多彩的景色。本文将通过新中国邮票介绍国土资源的基础知识,展现我国地貌的概况。一、河谷河谷是一种线状延伸的倾斜凹地,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分为河床、河滩地、谷坡地。在山区,河床由基岩和粗大的冲击物组成。山区的河谷一般狭窄,两岸不规则,坡度较大,多成阶梯状。由于岩性的软硬和地质构造的不同,有些河谷还会受到差别侵蚀,形成瀑布。在平原地区河床宽,坡度小,水流缓,所以泥沙容易沉积而形成"地上河",例如:黄河。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谷底部分叫做河滩地。这是由于河床受到流水的侧向侵蚀,凹岸后退,凸岸堆积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
王渝  吕建建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陈萍 《海洋与湖沼》2014,45(6):1359-1366
本研究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Pt CLIC。该基因c DNA全长2000bp,5’和3’非编码区(UTR)长分别为76bp和1162bp,开放阅读框长762bp,推测编码25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9.2k Da,理论等电点为5.9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中未发现跨膜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蚤状溞(Daphnia pulex)CLIC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与拟穴青蟹首先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在选取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低盐度胁迫显著改变了Pt CLIC基因在三疣梭子蟹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并发现该基因在低盐耐受和低盐敏感家系中的表达规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Pt CLIC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辅助三疣梭子蟹耐低盐品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99.
地形地貌发育时间与古地形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构造过程与地表过程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古地形重建与地貌演化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这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传统的地形地貌演化研究多基于14 C、释光、磁性地层等定年手段,定性或半定量地分析构造活动与地表侵蚀对地形地貌发育的影响。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已不仅仅局限于构造地质学领域的造山带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目前已用于重建地形地貌演化历史。基于这一背景,在概述低温热年代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该方法在地形地貌发育时间、古地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寻求具有更低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测年体系是这方面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0.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lay minerals in the sediment core from the Dalianhai lake in the Gonghe Basin,northeastern Tibet-Qinghai Plateau,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proxies,grain-size and carbonate contents have been employed for high-resolution study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over the northeastern Tibet-Qinghai Plateau during the lastdeglacial.The study also extend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and erosion during the last 14.5 ka with pollen record and clay mineral proxies.Smectite/kaolinite and smectite/(illite+chlorite) ratios allow us to assess hydrolysis conditions in lowlands and/or physical erosion process in highlands of the Gonghe Basin.Before 12.9 Cal ka BP,both mineralogical ratios show low values indicative of strong physical erosion in the basin with a dominant cold and dry phase.After 12.9 Cal ka BP,an increase in both mineralogical ratios indicates enhanced chemical weathering in the basin associated with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The beginning of Hol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mectite/(illite+chlorite) and smectite/kaolinite ratios that is synchronous as with deposition of many peat laminae,implying the best warm and humid conditions specifically between 8.0 to 5.5 Cal ka BP.The time interval after 5.0 Cai ka BP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turn to high physical erosion and low chemical weathering with dry climate conditions in the basin.Comparing variations of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with previous pollen results,we observe a rapid response in term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physical erosion intensity to a modification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