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759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获得的69°00'S、76°24'E附近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航拍照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从中提取了破碎海冰的若干几何参数,得到了海冰边缘区内随着与开阔水域距离增大,海冰面积、平均钳测直径等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按其尺寸的变化规律将海冰边缘区划分为边界区、过渡区和内部区三部分,其变化和波浪在冰边缘区中的衰减过程紧密相关。圆度的变化则说明海冰边缘区中海冰磨损最充分的地方是在冰间相互作用最明显的过渡区。另外,一种改进的幂函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用来对破碎海冰尺寸的累积频率进行拟合,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很好的反映了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变化。其中,参数Lr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说明由于波能衰减导致可以出现的破碎海冰最大尺寸的增加);尺度参数L0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反映了破碎海冰平均尺寸的增加以及由于波能的衰减而导致单位面积区域内尺寸较大的破碎海冰所占比例的增加);分布维数D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由于波能的衰减导致破碎海冰所受约束条件的减弱);形状参数γ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随着波能的衰减破碎海冰尺寸分布范围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2.
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斑点噪声阻碍SAR的应用。在过去20多年中,提出了许多SAR图像去除斑点噪声方法,虽然每种去除斑点噪声方法都能有效去除斑点噪声,但都不同程度地损失了图像的边缘信息,本文首先以数学物理的观点描述了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问题。其次分析了斑点噪声的统计特性和几种典型的去除斑点噪声方法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在最后研究了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这对开发既能有效去除斑点噪声,又能有效保持边缘信息的去除噪声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3.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104.
自动确定图像二值化最佳阈值的新方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详细分析二值化处理原理及当前技术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图像的各种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动确定图像二值化阈值的增强大津法和边缘检测阈值法。多次实验表明,根据这两种方法确定的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不仅可有效地解决图像灰度随地特征变化的图像处理问题,同时对于同一信号源的图像也有相当理想的处理效果,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图像分割等。  相似文献   
105.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并以高明市场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叶勤 《武测科技》1996,(1):18-20,8
LOG算子是边缘提取中一种常用算法,着重讨论了应用此种方法进行边缘撮所存在的两个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沟-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的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弧后贫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8.
109.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扩张和地球动力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大陆边缘位居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交接地带,是各种地质作用的强烈演变带,也是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差别,也可以看到大陆边缘在构造扩张中陆壳解体、分离和漂移的演变历史,以及在构造收缩中陆壳块体聚合、拼贴和碰撞的发展过程。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的变换,取决干大陆岩石圈板块和大洋岩石圈板块之间构造作用的动平衡,也取决于区域地幔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地质调查和年代学资料表明,研究区内早燕山期侵入岩为一套中性—酸性双峰式岩系。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该岩系的成分演化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较细致的论述,得出该岩系是一个具不连续演化特点的钙碱性岩系,形成于破坏性板块边缘的张性环境,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系,属于环太平洋岩浆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