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6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许亚如  何山  周成旭  严小军 《海洋科学》2014,38(10):113-118
<正>剧毒卡罗藻Karlodinum veneficum(又称Karlodinium micrum)作为一种典型的赤潮种,是海水养殖水域和自然水体中一种常见的裸甲藻种类,为混合营养型生物。该藻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在过去的60年中其命名曾发生过多次变更,直到最近将其归入裸甲藻种类,被译为剧毒卡罗藻[1](也有学者命名为剧毒卡尔藻[2])。该藻自首次在南非被发现  相似文献   
62.
Pure fraction (92% - 95%) of phagocytes (FP) and a mixture of amoebocytes (62%) and morula cells (38 % )-FPMC- of the holothurian Eupentacta fraudatrix ( Holothuroidea,Dendrochirota ) were obtained by using ficoll-verographine step gradient. Basal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FP quantified by using reduction of 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 was more than twice that in FPMC. Thermostable toxin of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TST) at differentconcentrations ( 0.2; 0.5; 2.5 μg/ml, but not 0.1 μg/ml) stimulated NBT reduction in FPMC after 24 h incubation. In FP, TST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and 0.2 μg/ml inhibited and at concentrations of 0.5 and 2.5 μg/ml stimulated NBT reduction after 24 h incubation. Maximal effect was observed in FP and FPMC at TST concentrations of 0.5 and 0.2 μg/ml, respectively. Addition of catalase (0.7 μg/ml) to the cells treated with TST (2.5 μg/ml) was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NBT reduction compared to that under toxin treatment alone. TST stimulat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cc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maximum at 0.5 μg/ml concentration in FP) after 24 htreatment, and this stimulation was prevented by a commercial catalase. Plant lectin concanavalin A stimulated NBT reduction more than 5-fold in FPMC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 addition of TST, lectin stimulated ROS to lesser extent than that with lectin alone. When catalase, TST, and lectin were added into the FPMC simultaneously, ROS increase was similar to that under lectin treatment alone. On the whole, data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ROS generation in holothurian coelomocytes especially occurs in both stimulated and not stimulated phagocytes, and that changes in ROS production by these cell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antibacterial protection of holothurians.  相似文献   
63.
2011年我国实施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指标扩展至106项,并配套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其中微囊藻毒素、莠去津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方法;丙烯酰胺、灭草松、2,4-D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检测方法;呋喃丹、草甘膦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均有前处理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可操作性差的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困难。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建立了水样过0.22 μm滤膜,直接进样测定自来水、地下水及地表水中8种有机污染物(草甘膦、呋喃丹、灭草松、莠去津、2,4-滴、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RR和微囊藻毒素-LR)的分析方法。8种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3,定量下限为0.07~5 μg/L,低、中、高三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94.2%~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1.1%~7.8%。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在6 min内一次性分析8种目标化合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显著提高了分析效率;与文献报道的均是单一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相比,本检测方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检测限,但是目标化合物覆盖更全面,分析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4.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重组质粒HF443一EGFP的构建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其用于赤潮毒素检测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PCR技术扩增EGFP基因,用XbaⅠ、Hind Ⅲ双酶切并纯化,与同样双酶切并纯化的HF443质粒连接,可构建重组质粒HF443-EGFP;利用Lipofect AMINE2000转染体外培养哺乳动物BIU-87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TX,而后加入Na^ 通道激活剂乌头碱以诱导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细胞发出的荧光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毒素GTX可显著影响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重组质粒:HF443-EGFP用于赤潮霉素检测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日本刺沙蚕摄食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刺沙蚕为典型的沉积食性底栖动物,通过大量吞食沉积物来获得能量,以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作者于1996年10月在山东省丁字湾北部泥滩潮间带采集日本刺沙蚕,利用肠道内含物分析方法测定了日本刺沙蚕对自然沉积物的摄食率,其结果为5.71±2.76mg.mg-1.d-1,并估算出日本刺沙蚕饱食沉积物所需时间约为6.58h。日本刺沙蚕在摄食沉积物时偏向于选择较大的颗粒,这与最适觅食模型的结论相反。这一结果可用底栖生物对其栖居环境适应方式的特殊性来解释。  相似文献   
66.
对太原市汾河景区采集到的微囊藻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株微囊藻藻株,运用ITS、PC-IGS和gyr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来研究其分子多样性.结果表明,太原市汾河景区微囊藻具有一定的分子多样性.采用mcyA基因和ELISA检测两种方法,即全细胞PCR测定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A( mcyA),对这些藻株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检...  相似文献   
67.
周庆  杨小杰  韩士群 《湖泊科学》2017,29(2):343-350
利用改性粘土治理蓝藻水华堆积的湖泊近岸区域以及发生水华的养殖水体成为应急治理蓝藻的重要措施,然而负载有毒藻体的改性粘土沉积水体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尚缺乏研究.选取PAC改性粘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改性粘土处理蓝藻水华后沉积水体对负载的藻细胞结构、水体营养盐与藻毒素的释放与削减以及对其他水体功能性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对低水华水体蓝藻细胞的去除率为96.04%±0.99%,高水华水体与低水华水体施用的去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AC改性粘土的施用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蓝藻浓度.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沉降蓝藻第4 d后,蓝藻细胞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完整,细胞内规则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出现了实质性损伤.随着粘土负载蓝藻细胞的损伤,水体中的总可溶性氮浓度迅速上升,但总可溶性磷浓度仍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PAC改性粘土施用后,水体的总细菌数与空白对照组趋于一致,但硝化、反硝化细菌数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AC改性粘土施用下的藻毒素释放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水华水体.高水华水体中,PAC改性粘土施用导致藻毒素MC-LR和MC-RR加速释放,其最高峰值分别达到空白对照组的1.69±0.09和2.04±0.09倍,但水体MC-LR浓度达到安全限(1μg/L)的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早8 d.此外,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并没有导致水体中Al~(3+)和Cl~-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68.
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其3、4和5月采集的样品均检测出毒性值,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的PSP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值均较低。在120个检测的样品中,只有13个样品检测出PSP毒性数据,检出率为10.8%;检出PSP范围为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152~198 MU。其中北津港(东平)的托氏毛蚶和神泉港(神泉)的近江牡蛎样品,在1 h内小白鼠的致死率都非常高,但毒性并不强。所有检测出的PSP毒性数据值均大大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警戒标准: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80μg STXeq(对KM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约423 MU)。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海水水温偏低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感染PSP毒性的生物品种不多。在已检测的35个贝类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检测出PSP毒性数据,占被检测总品种数的22.8%。牡蛎的PSP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它常见品种如文蛤和翡翠贻贝的PSP检出率均较低,华贵栉孔扇贝未检出PSP。(3)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检测出PSP毒性数据的样品的地理分布来看,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几乎包括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其中北津港6个样品中,有2个检测出PSP毒性数据,PSP最高值也出现在北津港(东平)。广东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除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及海陵湾4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外,其它8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均检测出PSP,占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总数的66.7%。在以前未检出的多处海水养殖区也能检出PSP。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对ELISA技术原理及在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及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ELSIA技术基础是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样品与酶标记物和抗体在板孔中反应,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物,加入发色剂进行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使发色剂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加入终止液,在合适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为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利用已建立的ELISA技术对大黄鱼肝脏中副溶血性弧菌含量进行测定,检出率为70%。嗜水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分泌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ELSIA分析可为快速、准确诊断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提供可靠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已有学者利用ELISA技术测定了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毒力,30 min内即可从未经提纯的毒液中检测出抗原,比较Dot-ELISA和SPA-CoA测定效果,发现灵敏度比SPA-CoA提高了10倍。对于虾类病毒性病原,ELISA测定主要涉及杆状病毒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其中对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检测灵敏度可达到60 ng,对同一个池白斑综合症发病率检测,检出率可达61.8%。利用ELSIA技术测定海洋生物毒素要求快速、方便、准确,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研制出检测DSP主要毒素软海绵酸(OA)的ELISA方法,美国和德国使用抗石房蛤毒素(saxtoxins,STX)和抗neo-STX多克隆抗体建立ELISA法测定PSP,可同时检测STX和neo-STX,灵敏度为40μg/(100 g)。虽然利用ELISA技术测定海洋生物毒素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发生抗体交叉反应、系列标准毒素缺乏等因素仍然限制该方法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70.
陈强  黎中宝  高瞻 《海洋与湖沼》2020,51(2):395-40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Cd~(2+)-Cu~(2+)单一及复合胁迫3d、6d、9d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蚕的各项不同指标对Cd~(2+)、Cu~(2+)胁迫的响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合胁迫中Cd~(2+)-Cu~(2+)对沙蚕各指标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沙蚕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Cd~(2+)、Cu~(2+)单一胁迫能激发沙蚕淀粉酶活性,激发作用强于复合胁迫。Cd~(2+)、Cu~(2+)单一胁迫实验前期低浓度组蛋白酶被抑制,高浓度组被诱导,复合胁迫实验前期Cd~(2+)-Cu~(2+)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Cd~(2+)、Cu~(2+)胁迫对沙蚕脂肪酶活性整体表现出抑制作用。Cd~(2+)、Cu~(2+)胁迫诱导沙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整体上激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Cd~(2+)单一胁迫实验组过氧化物酶(POD)均被显著诱导,具有"剂量-效应"关系,Cu~(2+)单一胁迫实验后期POD被显著诱导,复合胁迫实验中,低浓度Cu~(2+)组POD被显著诱导,高浓度Cu~(2+)组POD被显著抑制。实验组沙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X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复合胁迫实验前期,GXH-Px活性与Cu~(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Cd~(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显著的效应-剂量间相关关系存在于特定时间(3d、6d)的MDA含量,沙蚕MDA含量用作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