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0418号台风"艾利"过境后,对福建近岸沙质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滩沉积物受到扰动,沉积物以粗化为主,分选性减弱,负偏态程度增强,峰态多表现为窄峰态,双峰分布。沉积物平均粒径Ф值增大(沉积物变细)的区带,海滩主要表现为淤积状态;沉积物平均粒径Ф值减小(沉积物变粗)的区带,海滩主要表现为冲蚀状态。岬湾岸型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参数变化最强烈,沙坝—泻湖岸型次之,夷直岸型最弱。  相似文献   
112.
近岸水深较浅,波浪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海床破坏与波浪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波浪场控制方程采用雷诺时均方程和k-ε紊流模型,入射波采用椭圆余弦波,采用PLIC-VOF法追踪自由表面;海床域以Biot动力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线性波浪与海床相互作用的弱耦合数学模型,获得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质海床中孔隙水压力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线性波浪相比,浅水非线性波作用下沙质海床中孔隙水压力幅值增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3.
崇明岛南岸发育有六滧涨潮槽,研究其演变过程对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港口建设、通航安全和岸滩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长江口北港中上段2000、2004、2008、2012和2018年海图水深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于2018年7月利用SeaBat 7125、2019年7月利用M80无人艇搭载的SeaBat 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及ADCP对六滧涨潮槽开展了水下地形和流速的测量工作,分析工程影响下六滧涨潮槽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滧涨潮槽淤浅,外侧沙脊冲刷剧烈,槽内落潮优势明显。其原因为流域来沙减少、以青草沙水库为主体工程的南北港分流口整治及长江大桥的修建导致了北港中上段主槽冲刷、主流北移。同时,六滧涨潮槽局部水动力条件增强,槽内的丁坝坝头局部冲刷加剧,并且奚家港东侧岸滩出现侵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4.
在弯道水槽中展开系列试验,研究水力冲刷过程中非粘性岸坡冲刷崩塌与河床冲淤交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塌岸淤床泥沙贡献率。试验成果表明,水流冲刷过程中岸坡破坏是水流淘刷岸坡坡脚、岸坡崩塌及崩塌体淤积坡脚并在河床上输移掺混的交互作用反复循环过程。塌岸淤床模式及掺混程度与近岸流速、主流贴岸程度、水位及河床边界条件等关系密切。近岸流速越大、水位越高,岸坡总冲刷坍塌量、河床总淤积量以及河床累计淤积率也越大,稳定后的岸坡越趋平缓;河床可动程度越大,岸坡总冲刷坍塌量及其在河床上的总淤积量也越大,但河床累计淤积率却越小;水位越高,在弯道段等横向输沙强度较大的地方,岸坡冲刷崩塌体与河床发生掺混的程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5.
内蒙古东部两大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地带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差异及其机制,研究比较了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理化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特征,得到以下结论:沙漠化过程中,2个沙地的土壤黏粉粒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沙粒含量明显增加,但科尔沁沙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呼伦贝尔沙地,而且前者黏粉粒主要释放期早于后者;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趋于...  相似文献   
116.
基于人工沙坝影响波浪破碎的理论分析,采用极端高水位、设计高水位和0.00m水位下的极限波高作为入射波,对近岸人工沙坝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波浪动力对人工沙坝剖面的变形及其对岸滩养护的影响。结果表明:坝顶水深和沙坝高度之比h/d决定沙坝的稳定性,h/d较小时,沙坝能接近稳定;沙坝的变形与坝前波浪破碎有关,可用坝顶水深和临界水深之比h/hb判定波浪在沙坝上的破碎;近岸人工沙坝使波浪提前破碎,滩肩拓宽,使泥沙向岸输移大于向海输移,减小岸滩侵蚀区域,增大淤积范围。  相似文献   
117.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影像,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 S"(GIS、RS、GPS)技术,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秦皇岛市50年来(1956年--2006年)海岸演变过程、动因及规律,探讨了海岸演变预测及对周边岸滩的影响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干预下岸滩演变对周边海滩产生较大影响,表现为改变局...  相似文献   
118.
沧海桑田。千万年的风吹浪打、潮至汐退,使基岩海岸形成了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 海岸带按照其底质的性质可分为泥质海岸、沙质海岸和基岩海岸。泥质海岸为海洋养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的地理环境。沙质海岸则为人们提供了金色的海滩,让人们在海边休闲娱乐。而基岩海岸为人们提供的是海蚀地貌美景。  相似文献   
119.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泥沙纵向运移与岸滩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渡三角洲沿岸在盛行NNE向波浪等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泥沙产生纵向运移,岸滩遭受侵蚀或堆积,岸滩演变剧烈。本文利用基于网格的波注折射绕射模型,分析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波浪动力过程、破波带波能与辐射应力分布及其引起的沿岸泥沙纵向运称。浴海岸动力学地貌的角度,通过三角洲沿岸波浪动力特征、泥沙运动的分析,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  相似文献   
120.
长江中游河道岸滩侧蚀现象普遍,易对航道稳定形成不利影响,深入研究岸滩侧蚀冲刷机理及其航道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考虑相邻土体影响的黏性岸滩侧蚀坍塌力学模式,以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为例,基于局部网格可动技术,构建了岸滩侧蚀及其河床冲淤变化的三维水沙动力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相似的基础上,分析了清水冲刷条件下腊林洲边滩侧蚀对太平口水道航道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由岸滩侧蚀所引发的河势演变过程;上游来沙减少后,太平口水道河床以及未守护低滩部位将进一步产生冲刷;腊林洲边滩稳定与否,对太平口水道“南槽-北汊”航道格局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